吉言,晚輩傷勢痊癒了!”
陸文毅一時間還有些興奮,畢竟前兩天他剛剛又見過了莫九千,他們二人當年是同科進士,陸文毅高中狀元,莫九千則是探花郎出身。
垂釣老者先是將陸文毅也請到涼亭下坐定,也仔細打量了程不器一眼,才開口問道:
“小友竟然與陸老夫子相熟,看來也不是普通人,不知出自哪家?”
“哎,敬德兄不可無禮,這位可是威王府的小王爺!”
威王府的名頭,整個大周無人不知,而威王府三代單傳只有程不器一人,所以也不會有別的名字,只有程不器三個字,但這三個字也已經足夠響亮。
程不器少年威名,自十三歲起就投身軍旅,已是戰功赫赫威震北境,長安城內都還有不少講述他少年英雄事蹟的評書,所以他的名頭足夠響亮,同時也足夠讓人尊重。
“原來是程小王爺,失敬失敬,方才言語唐突,還望小王爺恕罪!”
“老先生客氣了,無妨!”
得知了程不器的身份,垂釣老者的態度明顯有了變化,一者沒了之前倚老賣老的姿態,二者不再對程不器突然到訪懷有質疑。
“少將軍不知,這位是國子監司業,與我是多年好友,名叫萬敬德,還有一個兄長萬敬輝,同在國子監任職。”
“原來都是文學界的泰山北斗,晚輩倒是失禮了。”
程不器還是顯得十分尊敬,沒有擺出小王爺的架子。
“此處雖是夫子廟後山,但尋常人很少來此,不知小王爺怎麼走到此處了?”
程不器剛剛那番說辭,經過萬敬德的質疑,才知道根本沒有說服力,只能另想理由。
但回想了近來長安城內的一些暗中變化,想到了皇帝對陸家二老的態度,尤其是因為與三國會詩不利,進而罷免了陸文毅的職,程不器都想過一遍之後,突然決定開門見山。
“陸老不知,我受人所託,來此處辦一件事。”
陸文毅略作思索。
“來此處辦事...這裡只有我們幾個老傢伙出沒,再者就是往後走幾步有夫子樓,夫子樓旁就是朝廷的案牘院,內有架閣庫,用於存放科舉試卷原件,想來小王爺來此,不是找人,就是與這科舉一事有關了?”
程不器暗下佩服這位陸老夫子的思維清晰,所以也不再隱瞞,畢竟他信得過這位老先生的人品。
“陸老猜測,一點不差!”
“陸老身為大周最為人尊敬的夫子,常年在廟堂之外為平民學子講座,廣受大周學子敬仰,可您是否知道,這些年來讓天下讀書人所向往的科舉考試,早已被蛀蟲所蝕?”
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只需要簡單地提一句,陸文毅乃至萬敬德,都知道程不器言下之意,尤其是陸文毅的面色更是早已變得凝眉緊鎖,甚至還輕嘆一聲。
這聲嘆息,表明陸文毅知道這些年來朝廷科舉考試有些貓膩,也表達了他內心的失望之情,良久無語。
萬敬德也好似大約知道些什麼,所以並未對程不器的話表現的十分驚訝,但還是下意識朝四周看了一眼,生怕隔牆有耳。
“小王爺所說,老夫其實早有耳聞,只是歷屆科考,我們這些老傢伙反而要避嫌,不能接觸科考的相關事宜,所以並未得到過什麼舉證。”
“只是偶爾聽人談起,也經常碰見我們看好的一些後生,明明才華橫溢卻最終名落孫山,而榜上有名的又往往是一些尋常時刻並不起眼,甚至說只能算是半通文墨的學生。”
程不器也只能是苦笑著搖搖頭,道:
“那些真正刻苦用功的寒門學子,往往因為家世低人一等,頭上又無人扶持,只能被命運無情地拋棄,而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科舉,也被人暗中把持,早失去了其原本的公平性。”
“不說往屆,單說今年剛剛舉行的科舉,就出了冒名頂替的事,一個人考中了會試頭名,卻被人將姓名、成績都給頂替掉,這等事出現在科舉考試中,陸老不覺得荒謬嗎?”
萬敬德驚訝道:
“竟有此事?”
陸文毅也不敢相信程不器所說,畢竟這種硬生生將人的姓名與成績都頂替掉的事,還是有些過於誇張了,但他沒有開口質疑,只是看著程不器沉默不語。
“有無此事,只需一查便知,這也就是我今日跑到此處來的原因。”
“原來小王爺今日來此,是要去拿架閣庫查閱科考時的試卷原件,怪不得會走到此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