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器心中只是替那些寒窗苦讀十年的考子寒心,一時也無言以對。
經過莫九千的評閱,程不器對王尚可的自述又信了兩分,加之他有李潘作保,索性決定暗下幫他查一查這起科舉徇私舞弊的案子,爭取在中秋之前給皇帝李承安捅出來。
遇上這種正好可以打皇帝臉的機會,程不器沒有理由去錯過。
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可能會徹底激怒李承安,程不器也願意一試。
程不器忙著準備詩會的事,另一邊將王尚可推給他的李潘也在忙忙碌碌,不過他就是閒中找忙,忙的也是如何與禮部尚書府的大小姐董蕙兒套近乎。
其實從程不器的角度來看,董蕙兒與李潘是極其相配的,從兩人的性格與外貌、出身,都恰似天生一對,而且恰好李潘因皇帝冷落忽視,至今尚未娶妻。
董蕙兒也是自小眼光高,其父董魁也想著找一個萬里無一的好小夥當女婿,所以她也是在府中獨自耽誤了不少光陰,年過十八仍舊未曾出嫁。
程不器自己心裡比較過兩人,也暗下將兩人聯想到一起設想了一遍,覺得合適才在上次飯局上同時約了兩人前來,悄無聲息地搭了這根紅線。
李潘也算是不枉費程不器的一番苦心,第一眼見到董蕙兒就心動不已,畢竟也是長安各府小姐中有名的大美女,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沒有不喜歡的道理。
那日晚間夜宴散後,程不器送董蕙兒回府的路上,兩人各坦陳心跡,程不器將她當做普通朋友對待,斷了她對自己的心思,倒是讓她情緒低落了一陣。
但李潘也不是榆木腦袋,看得出董蕙兒的心思,也猜得出程不器除了對傳聞中與他青梅竹馬的柳府千金一往情深以外,對其她女子好似並無興趣,所以也放開了膽子開始追求。
李潘名正言順地上董府拜訪過董蕙兒兩次,這種光明正大的行為很直接地表達了他的心思,董蕙兒也明白,而且她對這位帝王家的二皇子沒有什麼反感,兩人相處時也還算自在愉快。
只是李潘的拜訪苦了董蕙兒的老父親董魁,這位皇帝近臣,由其一手提拔起來,作為三皇子李宣心腹之一的禮部尚書。
董魁其實心中有一分幻想,他理想的女婿是隻在正月十六開朝點卯時見過一面的程不器,這個赫赫有名的威王世子,大周百姓口口相傳的少年英雄。
不過近幾個月來程不器在京中所作所為有些令人望而生畏,縱使身居高位的董魁也不例外。
雖說他見慣了許多非同尋常的場面,但若是自家寶貝女兒嫁給如此一個胡作非為、嗜殺成性的小閻王,多多少少還是讓這位老父親忐忑不安。
董魁也暗下物色著其他年輕後輩,可如今董蕙兒已經在家中耽誤了不少青春歲月,再不盡早找一個合適的年輕人與她婚配,那可能真的會留家成一個老閨女,這輩子都嫁不出去。
而且有了程不器這個對比的標杆,要想再找一個比之他差不了太多的年輕人實在太難,京中多的是名門望族、高官親王家的少年公子,但卻沒幾個是有真才實學的後起之秀。
董魁雖然也著急於自家閨女的婚事,但還是不願低頭妥協,將她嫁給一個毫無用處的紈絝子弟,恰在此時李潘數次來訪,倒是讓董魁看出了他的心思。
其實總體而言,李潘的出身也算是極貴重了,畢竟是皇帝的兒子,縱使再不受寵,也確實被朝中百官忽視,但他的血脈實打實的沒有假。
若是自家女兒嫁給皇子,將來少不得高低也是個王妃,倒是也還算符合自己與女兒的目標追求。
董魁看出了李潘的心思之後,也暗下打聽過自家閨女的心意,見她只是閉口不言,也猜得出她沒有多少反感,這位操心好幾年的老父親自己倒先在心中替兩人定下了這門親事。
不過董魁又多少有些貪心不足,瞧出了李潘的心思,又開始了一種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行為。
只不過是看出了李潘與自己女兒之間的確互有心思,他董魁就覺得好似鐵板釘釘一般,更生出了一種李潘鍾情於自家閨女,非她不娶的錯覺,變得有些有恃無恐起來。
默許董蕙兒與李潘來往的同時,董魁又起了騎驢看唱本的心思,還在暗中觀察、蒐羅各家年輕人的訊息,總想找個比李潘更好的人選。
甚至為此董魁覺得李潘看的上董蕙兒,那也許太子李焱也看得上?
雖說太子成年之後由皇后親自擇女,皇帝親自主婚,已經為他迎娶了太子妃,但當個太子家的側妃也未嘗不可?
而且董魁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