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柳茹玉的影響,就是皇后柳南雁這一方,也值得程不器用心對待,不可能不去支援格外關懷自己的皇后姐姐一家人。
陸文楨聽出了柳謝的言外之意,意味深長地一笑,道:
“玉兒命中當有幾年孤苦磨難,雖入我陸府,我也一直心懷愧疚,陸府上下都覺得虧待了她,若是能夠再過的幸福快樂些,倒是也了卻了一樁心事。”
陸文楨的話並沒有直說支援程不器與柳茹玉的婚事,但也表明了態度,這位陸老相雖然資歷極老,但卻從不昏聵,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利弊的權衡也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而有了陸文楨的明確態度,柳謝心中的一絲忐忑也算安穩下來,畢竟有陸文楨的支援或者是他強烈反對,對於柳茹玉嫁給程不器而言還是有著天壤之別,哪怕自己與威王府都是位高權重。
三聲金鐘之聲響起,時辰已至,原本還三三兩兩各自站立等待的百官,立時都按照固有的順序排列站位,陸文楨也對著柳謝推手一禮,走到了文班之首的位置。
柳謝意味深長地又朝著宮城之外的方向看了一眼,好似期望看到的畫面沒有出現,在一旁柳如龍的提醒下,也走向了武將一班的首位。
金鐘再響三聲,承德門開,百官依序進入皇宮之內,朝著太極殿而去。
金碧輝煌的宮殿,一身金黃的龍袍加身,皇帝李承安端坐龍椅之上,看著殿下群臣,一旁的內侍官高邑高呼三聲,領著百官朝拜,開始了例行的議政。
當先開口的,正是兵部侍郎李澤,再一次呈上了南境閩南王叛亂的戰報,同時附上了襄陽守將的奏摺,以及楚王李承傑請求朝廷派發援兵的告急文書。
對於襄陽守將的奏摺,李承安只是大略看了一眼,而對於楚王的求援信,則是根本不曾開封,依舊與一沓文書隨意丟在一起。
“諸位卿家,對於楚王數次告急的南疆戰事危急一事,有何看法?”
這已經不是楚王第一次向皇帝求援,而每一次李承安也會若有其事地當朝議政,與百官一起商議一番,拿出一個具體的對策,或是派發援兵,或是增加由楚地北上各關隘的駐軍等等。
每一次由楚王求援引發的朝政,百官你一言我一語都議論的十分熱鬧,皇帝最後也總是會敲定一個具體的措施,名義上答應對楚王派發援軍也不止一次,但所有的事最終都沒有付諸實施過,一切都只是李承安領著朝臣演著戲,主要的也是為了給楚王李承傑看,對他百般搪塞。
作為大周的皇帝,李承安其實心中十分清楚,自己這皇位並不十分安穩,哪怕拋開北境威王府不說,領兵在外的趙王、齊王與楚王,他心中都時刻戒備著。
趙王藩地嬌小,領兵也不過十萬,且趙地貧瘠,很難在暗下積攢起足夠的力量,而且李承安自思有大將軍柳謝支援,長安周邊州郡及各直轄關口重鎮,駐兵也完全可以忽視趙王的力量。
齊王雖領兵達二十萬,且齊地也極為富庶,但由於齊地距離遙遠,且又與東部海瀛接壤,時常劍拔弩張,齊王也沒有能力做到對長安發兵,朝發夕至更不可能。
而且齊王的底細,李承安一清二楚,雖然對他也多番防備,但也還是有兩分信任。
隸屬大周的各大藩王之中,除開威王府最讓李承安忌憚之外,第二讓他心中擔憂的,就屬李承傑的楚王府。
楚地幅員遼闊,又多是魚米之鄉,錢糧積攢多年,幾乎有大周王室的一半家底。
而且因為楚地與閩越之地接壤,多是頑固不服教化的山民,常年需要出兵鎮壓暴亂,多年來也需要防備閩南王帶領的楚國遺民,兵員常備也不下二十萬,這還只是楚王多年來對朝廷報備的公開資訊,若是他暗中還在編練軍隊,以楚地的富庶,數量難以估計。
但最讓皇帝李承安本人憂心的,則是楚王李承傑的真實身份。
李承傑自幼在楚王府長大,是老楚王的獨子,自小也算是備受寵愛,但他其實本身並非楚王的血脈,而是與皇帝李承安血脈相同,都是傳承自先皇。
早年大周剛剛一統天下,四處還時常爆發叛亂,而在太祖皇帝手中強悍起來的大周軍隊,雖然經過多次征戰已初步顯現了能夠徵滅中原六國的實力,但最終實現中原一統的還是在先帝手中。
在大周軍隊在程知節的帶領下,頻繁攻伐六國的過程中,先帝也有過幾次御駕親征,而一些前線危急的時刻,更是領著皇家各親王披掛上陣,其中就有老楚王。
先皇與老楚王關係極為親密,這本是百官皆知的事,但世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