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
春風翩躚,秋葉似火,
書音在塵世的走廊中漫步,眼中映照著繁華喧囂,耳畔是萬家燈火的低語。
作為一名冷靜的旁觀者,她目睹了人間的悲歡離合,體會了世間的苦樂炎涼。
在這三年時光裡,書音領悟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間是場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演員,演繹著各自的命運劇本。
書音視人間如巨著,每個人都撰寫著屬於自己的章節。
她緩緩步過,細心品讀每段故事,感受他們的情感波瀾,領略他們的生活哲理。
在這過程中,她逐漸明白,生活的意義在於體驗,在於感知,在於修行。
在這紛擾的世間,世人多在追逐物質的財富,卻鮮少關注心靈的滋養。
他們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疾馳,卻忽略了身邊的美麗風景,忽略了內心的呼喚。
書音深感這是人類的悲哀,也是世間的痛點。
在這三年的時光流轉中,有一件事始終如刺在喉,令她痛心疾首,那就是人心的複雜難測。
她見證了一個孩子偷竊父母的血汗錢,但在去買糕點的途中,卻無私地給了一個街邊乞討的老人。
她也目睹了一位滿口道德的文人,在私下裡卻與朋友的妻子糾纏不清。
她見識了一個兇惡的歹徒,在生死關頭,卻寧死不屈,保護著自己的家人。
她也見過,男人為了私慾,賣妻賣女。
書音還見證了一個女人為救病重的丈夫,選擇犧牲自己的尊嚴。
而當丈夫康復後,卻無情地拋棄了她,這一幕令人無比心碎。
她曾目睹過一幕令人心碎的場景:
一個孤獨無依的老人,竟選擇利用孩子們的純真之心,以欺詐之術來維持生計。
這種行徑,無疑是對道德和良知的褻瀆。
然而,她也見證了一種令人動容的堅韌:
那位生活困苦的老人,憑藉著自己乞討來的微薄收入,堅韌地養育著兩個與他無親無故的孤兒。
老人的身軀雖佝僂,卻如同一座見證了歲月滄桑的古老拱橋。
用堅韌不拔的信念和深沉的愛心,承載起了一鎮居民的善良與良知。
即便是在風雨的洗禮下,也依然屹立不倒,守望相助。
她也目擊了無數凡人的奇蹟:如那個愛上了比他大十幾歲寡婦的少年。
他們因他人閒言碎語而被迫逃離,躲進懸崖峭壁。
少年用一生時間在懸崖上開鑿出了一條萬丈天梯,為了方便妻子行走。
當然,她也目睹了無數凡人留下來的罪孽。
書音在熙熙攘攘的街頭,步履蹣跚,神遊物外。
她似乎對周遭的一切都視而不見,卻又在關鍵時刻,本能地避開危險。
她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心中卻充滿了疑問:那些無惡不做的人,還算人嗎?
那些沒有一點良知的人,配稱之為人嗎?
無人回答。
書音的腦海裡開始自動翻找答案。
在書音的記憶深處,回憶如同一位穿越時空的旅人,輕盈地穿梭於歲月的長廊,
回到了那個充滿星光的夏夜,那個充滿溫馨氣息的小院。
夜幕低垂,星光璀璨。
小院裡,靜謐而祥和。
一張華麗的躺椅,兩個小巧的凳子,三個稚嫩的身影。
小書音,眼中閃爍著求真的光芒,向那位躺在躺椅上,似乎沉浸在夢鄉中的少年提出了問題:
“少爺,為什麼人類的世界不能充滿愛與和諧呢?”
少年的雙眼彷彿被一層薄霧籠罩,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朦朧的睡意:
“你所見到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人,他們似人卻非人也。”
小書音的眉頭緊鎖,她不解地追問:“少爺,什麼是似人非人?”
少年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目光深邃而遙遠:“普通人透過外表來區分彼此,而真正的人則透過心靈來尋找同道。
在那些真正人的眼睛裡,人類社會就像一個大雜燴,各種妖魔鬼怪混跡其中,他們披著人皮,卻並非真正的人。
這樣雜亂的族群,根本無法交流,唯有透過野蠻的征服、兼併、消滅才能維繫和諧。”
月光如水,洗禮著這個寧靜的小院,一切都顯得那麼祥和。
不遠處,一個大眼睛的小女孩正好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