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需要人工干預,畢竟合理的種植要比隨便灑一把種子靠天收,收成絕對更高,能得到的青儲飼料也就更多。
去年冬天這些青儲飼料再搭配上一些製作豆製品的豆渣,保證了牲口們的口糧,可謂勞苦功高。而且今年部落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擴大牧草的種植面積,提升部落青儲的庫存量。
要知道,部落餵養這些牲口所需的草料,基本上就是從熊山北面和周圍種植的苜蓿草上面收割而來的,隨著部落牲口群的擴大,這些草場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種植牧草。
當然,要是現在突然有一大塊草原,熊部落就沒有這個必要專門種植了,天然草場,讓張洪很是垂涎。
去年種植的紫花苜蓿,割了4茬,每收割一次,能得到500-1500公斤鮮草不等,平均下來畝產在5000公斤左右,曬乾成乾草,也能有個1000多公斤。
從去年夏天開始,北面的山坡上就連續不斷地產出這種深受部落喜愛的飼料,也在冬天養活了成群的馬牛羊等牲口。去年最後一茬苜蓿草,收穫了2000多斤的種子,按照每畝5斤播種量,足夠把土丘北面——那塊沒有開闢成粟田的土地給種滿。
去年的時候,部落周圍移栽了很多果樹,在春雨的滋潤下也開始發芽,它們移栽的時間尚短,至少還要2年左右,才有開花結果的可能。不過現在部落的食物很多,來源也豐富,這些果樹目前還派不上大的用場。
種植業對季節的要求很高,雖然張洪說不在意速度,但族人們都想著早點給幹完,還要投入其他的事情。這些天部落的族人們很是忙碌,種地很是辛苦,基本上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拉著牛車、驢車,帶著工具和犁,去各個方向開墾土地。
新開的土地需要用犁翻過一遍後,再用耙耙上1-2趟,將土壤裡面的硬塊、石頭、樹根、草根地被清理乾淨,然後才能進行種植。這個時候,如果要想提高產量,就需要族人起壟。起壟用鐵鍬,在耕好的田中,沿著一個方向剷出一條寬在10-15厘米、高出地面5厘米左右的壟,相鄰兩條壟的距離也在10厘米左右,然後將種子播撒在壟上面,再覆土。
壟由高凸的壟臺和低凹的壟溝組成。其優點有:壟臺土層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結,利於作物根系生長;壟作地表面積比平地增加20%~30%,晝間土溫比平地增高2~3c,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光合產物積累;壟臺與壟溝位差大,利於排水防澇,乾旱時可順溝灌水以免受旱;壟臺能阻風和降低風速;利於集中施肥。
所以在部落的耕地裡,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一頭牛拉著犁往前慢慢地走,後面跟著兩頭驢子拉著耙,耙上還站個人;耙後面則跟著兩個族人沿著耙過的土地,起壟;
經過一個多月的耕種,部落周圍的幾千畝土地全部被撒上了粟種,有些種植的早的土地上,已經有不少粟開始發芽了。為了防止鳥類在田裡破壞新芽,每天都有族人沿著田地裡的田埂進行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