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有更大作用的牲口,嚴格來說更像是一種生產工具,輕易的不允許宰殺,除非特殊情況,現在部落要想吃一些肉食,還是有很多其他專門用來提供肉食的動物。
鹿,部落現在關注度並不高,而且出肉率一直不算太高,而且除了梅花鹿,還有一種體型更小的應該成為麋子的動物,經過陸陸續續兩年的抓捕和生育,也有200頭左右,主要是用來取皮和鹿茸;
從部落養殖反映的問題來說,鹿的性情非常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嚇,對周圍環境的安靜有很高要求。而且鹿又活潑好動,跑起來人追不上,蹦起來又能跨過圍欄,很難束縛。加上鹿的繁殖力低,很容易有基因遺傳類疾病,養殖的難度非常大,族人們自然不會太感興趣。要不是為了取鹿皮製作一些更加柔軟的皮衣,順便養殖一些作為肉食的備用,部落早就不大規模養這些鹿了。
另外是山羊,共有500多隻,裡面經過選擇,按照他們的品種,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毛髮較為旺盛,張洪準備今年春夏的時候給他們剪毛,用來織羊毛衣或者作為冬裝的填充物;還有一種是食用的,個頭要稍微大一些,所產出的肉也更鮮美。
除此之外,熊花用羊毛髮明出來的毛氈,也需要很多的羊毛。雖然以現在部落處理羊毛的方法,很難將羊毛給處理的很乾淨,不過要只是用在帳篷或者墊子上,那還是能用的。
至於部落去年重點繁殖的豬,沒有辜負張洪的期望,也用它們的實力證實了為什麼後世豬肉供應量要比其他肉類多很多。
經過一年多的繁殖和補充,野豬,現在應該叫家豬,現在快破千頭了,而且又有十幾頭母豬懷孕,平均下來,一頭母豬能產下8-12只小豬,一年至少產兩次。在有食物吃的時候,大家普遍都不怎麼愛吃野豬肉尤其是公豬肉,肉裡的味道讓人難以下嚥。不過閹割過的小豬肉,養到一歲多的時候,再殺來吃肉,肉裡就沒有那麼刺激的味道,而且體重要比野豬要重上一些。
部落的豬圈都已經有點不夠用了,在去年冬天到來之前臨時建了幾個小一點的豬圈,用來將這些被劁過的小豬和沒有劁過的大豬給分開,防止他們互相追逐、撕咬。
而在今年的計劃中,部落將在東邊的山包處,再建造幾處養殖地點,把圍牆裡放養的豬、牛、羊等牲口都分散關在裡面。因為山包那邊,除了能夠開墾出大片的田地之外,還能種上很多用來作為青儲的苜蓿草、野菜等植物,不然光靠部落去年牧場的產出,很難養活急劇增多的牲口們。事實上,去年能養活這麼多牲口,已經算是個奇蹟了,族人夜以繼日地採集野草、野菜,再加上部落裡節省下來的粟米,勉強才讓這些牲口吃飽。
除了這些牲口,還有家禽,單從數量上來說,這些卵生的動物,不僅生長快,繁殖速度更快,數量也更多。
在部落裡,雞是最多的。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已經繁殖到2000多隻的規模了,而且還不包括給各個部落支援、出售的小雞仔。因為氣溫升高,這段時間族中已經在挑選受精的雞蛋,給開始抱窩的母雞進行孵化,只要再等上兩個月,至少能再多出500多個小雞。
野鴨子也不少,也有1500左右,主要是留到秋天的時候用來取鴨絨和鴨毛,所以去年冬天的時候沒有怎麼宰殺,而且這些鴨子的肉並不多,也不算好吃,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定期產出的鴨蛋,用鹽水醃了之後,不僅是族人們每天早上最渴望吃到的東西,甚至去年還出售給一些部落,換回了不少獸皮。
另外就是抓到的大雁,經過這段時間的馴化,開始往原始鵝的方向發展,個個吃的很是肥胖,即便是翅膀沒有被剪羽,也快飛不起來了。現在有鵝500多隻,如果春天能再抓到一些大雁,那麼到秋天,鵝的族群能擴大到至少1000只。
還有就是野鴿子了,這些小傢伙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用來送信,剩下的張洪也準備發揮它們的剩餘價值,用來培育繁殖肉鴿。
鴿子湯可是好東西,烤乳鴿更是讓張洪念念不忘。
至於其他鳥類,就算部落抓到了不少,張洪也沒有打算吃。部落有充足的食物,現在並不缺這點點肉食(大雁這種體型大的除外),而且這些鳥類經常遷徙,搞不好就會攜帶病毒,萬一引起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的,整個部落就得完蛋。後世為什麼要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除了這些動物稀少、要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外,還有就是預防各種疾病。
畢竟無論是隔離還是捅嗓子眼,張洪都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
遠處的森林裡似乎又傳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