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倉裡滿滿的粟子,光從視覺效果上,就讓族人受到極大的震撼,更讓來自其他部落的人極為羨慕,無法用他們貧瘠的詞語來表達。
既然稱得上是豐收,那總得讓大家感受一下豐收的喜悅。
在收穫之後,每個人都嚐到了粟米飯的滋味。
雖然有人覺得沒有燉肉好吃,沒有炒菜香,可肚子是不會騙人的,一碗黏糊糊熱乎乎的粟米飯下肚,驅趕了秋日的寒意。而且,魚也好,野獸也好,是需要去捕捉的,不一定每天都能有很多收穫。
可種地不一樣,土地就擺在那裡,只要付出幾個月的管理,收成是可以預料到的。
每個部落的隊長或者族長們,不是傻子,這種可以預料到的收穫,可以讓部落省去很多高風險低迴報甚至無回報的事情。
現在能夠認識到這點的人不多。
整個淩河區域,據巫所說,有的是可以用來種植的平地,即便被森林、河流給分隔開,每塊都不大,但總量卻很是可觀。就算是撒一把種子不再管,那也會有一定的收穫。
很多其他部落有些機靈的族人,已經在向熊部落的人打聽種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了,這些天的田間管理,很多部落也都參與進去,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犁地之後的播種環節。
其中有很多人選擇直接問張洪和熊巫。
熊部落內部,在成堆的粟米麵前,原本懷疑草籽能夠代替肉類、讓部落食物充足的族人,也都徹底轉變了過來,喜愛粟米甚至比喜愛肉食更堅決。
張洪用一碗碗噴香的粟米飯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了種地的作用,原本擔心種地會影響食物獲取的熊槐、熊材等人,也由原本的不理解搖身一變,成為堅定的“種地派”。
族人大多如此,見識到只要花一些時間在地裡忙活,幾個月後就能得到如此多的食物,這種安全又輕鬆的方式,比長途跋涉冒著生命危險去跟野獸搏鬥,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部落裡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開墾荒地,將現在的粟田規模擴大再擴大。
增加明年粟的收穫有很多種辦法,除了繼續開墾荒地,增加播種面積,還有就是可以做好選種。
早在初春的時候,靠近小橋的二十多畝地,就被張洪用糞肥、淤泥等混合在裡面,今年這片地生長出來的粟,要比旁邊的產量多上不少,而且粟穗的長度更長,上面結的籽也更多,單個粟子的顆粒也要比旁邊的大上一些。今年收穫的粟,平均畝產60多公斤,但這二十畝地,畝產達到了85公斤!
不僅僅是施肥的作用,還有一些田間管理、澆水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這二十畝地,用的種子,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最飽滿的種子。
春耕之前,張洪製作了幾張篩網,用細細的麻纖維,編成一張孔洞排列整齊、網洞只比粟粒大一點點的網,用這個網,從去年收穫的野生粟粒中,篩出了不到20斤的粟,播種在這二十畝地裡。
而今年收穫的粟,這20畝產出的粟粒,每株幾乎都比旁邊粟田裡的要結的多。粟粒歸倉的這段時間,張洪安排了熊槐帶著部落的幾個人,一直在不停地篩著種子,只要被這種特製的篩子篩上一遍,留下來的便作為種子,被小心地儲存在陶罐中,張洪本人更是每隔幾天就會來看一次。
而篩選下來用於食用的粟,就被熊花熊果等帶著孩子的婦女們拿到磨坊裡脫殼。篩選下來的種子,大概20斤左右才能篩出一斤。
經過族人篩選過一遍,留作種子的粟,最終從公斤裡面,只篩出來2000公斤。
這些種子,被曬乾以後,每50斤一個瓦罐,密封儲存在山洞中,而且每天都要有人去看,防止老鼠或者蟲子偷吃。
對於張洪來說,明年的收穫,還是要從最基本的選種開始。
這樣經過幾年不間斷地優中選優,是有可能讓畝產達到秦漢時期的水平,甚至可能更高。
當然,除了種子以外,還可以在土地肥力上下下功夫,比如多施糞肥或者多鬆土,挖一些淤泥也可以。
至於糞肥,部落里人口不算多,建立的幾個廁所,產出的糞便每個月也就那麼一點。
好在部落現在牲口很多,每天產出的糞便都得用糞桶挑上幾十桶。牲口產生的糞便,需要先集中堆肥發酵,讓裡面的有機物充分分解。
所以在東面和南面的粟田附近,挖了兩個很大的土坑,是部落用於集中堆肥的地方。除了人畜糞便,每隔一段時間,收集來的草木灰、雜草、淤泥等,也會倒入這裡,跟泥土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