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大約100石。按照張洪之前規定的,糧食的計量除了重量外,還有體積,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升就是1000毫升。
如果沒有概念,可以想象成是一個長寬高各是10厘米的立方體。而一石就是100斤也就是約100升,就是100個立方體的體積,就是一個長50厘米寬25厘米高80厘米的一個箱子,相當於一個常用的30寸的行李箱,整片糧倉區域,共建了10個這樣的糧倉,當所有的粟都脫粒、初曬之後,10個糧倉都儲存滿了。(漢代一石120斤,這裡為了方便計算,用100斤為準)
成堆成堆的粟讓石灰、山風等其他部落的人很是驚訝,沒想到平時在田野裡隨處可見的野草,也能結這麼多草籽,雖然不知道這些草籽有什麼用處,但透過觀察張洪等人對粟的重視程度,肯定也不會簡單的。
但有的部落對此不屑一顧,覺得這種隨處可見的草籽,值得花這麼大力氣去收集麼,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帶著去採集野果、野菜啥的,正好快到秋天了,獵物都養的很肥,打獵也會有很不錯的收穫。
張洪沒有時間去管其他部落的各種亂七八糟的看法,叮囑巫派一隊熊族的獵手輪流看著這裡,並讓人把之前用於臨時儲存粟的大缸給拉了過來,裝滿了水。
“從現在開始,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近這裡,你們不允許任何人靠近,也不允許任何人帶著火種到這邊來點燃篝火。”張洪嚴肅地看著身前的熊奇,“這幾天我會安排人再修建一個院子,把這裡圍起來,在院子修好之前,你們就一直盯在這裡。”
“是,族長,”熊奇挺起胸膛,昂聲應到,論捕獵水平,他在部落裡並不是頂尖的,論學習的聰明勁,他幾乎是倒數,但論對張洪的崇拜,他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將晾曬乾燥的粟收到糧倉裡之後,張洪又帶著人在地裡撿了一遍,將廣場上、圍牆邊晾曬的秸稈又用石磙滾過一遍,又收穫了近500斤的粟,本著顆粒歸倉的原則,這些粟也將在晾曬後,送到穀倉裡儲存。
至此,熊部落第一年大規模的主糧種植,算是圓滿完成了。
勞累了許久的族人們在這幾天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各支狩獵隊和貿易隊,也沒有立刻恢復捕獵和出行,也被張洪要求呆在部落裡休息,整個部落,除了製作陶器、打鐵和製鹽正常生產外,其他的都被張洪放假了,躺在房間裡呼呼大睡。
這個年代的秋收並不像後世有著大規模農用機械輔助下那麼簡單,全程都需要眾多的人力,因為穀子成熟的視窗期就那麼幾天,要是沒有及時收割並儲存,很容易就爛在地裡了。
十幾天的起早貪黑,讓這些習慣了晚上早睡,白天遲起的其他部落獵手們分外難受。這些天著實辛苦,從其他部落的“僱傭兵”到部落開始,幾乎沒有一天不在建造中:圍牆、分散狩獵、儲存草料、開採岩石、田間管理和秋收……,尤其是秋收,每天凌晨4點多就得趁著夜色起來,去田裡收割粟杆,還要防備著獵豹、狼什麼的來搗亂,到下午吃過飯,還要去脫粒,脫粒完還要晾曬、揚塵、再歸倉,張洪便給大家放了假,休息3天,作為秋收後的休閒時刻。
但張洪和巫等骨幹不能歇著,部落現在看似家大業大,但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比其他部落多。
首先是其他部落人員返回的問題。長達兩個半月的“僱傭”生活,讓這些各個部落的獵手們很是忙碌,但看著熊部落和其他部落的人在忙著,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懶。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想回到自己的部落,尤其是有配偶和家人的,更是歸心似箭,有很多已經悄悄地問熊大熊二他們的歸期了。
然後是秋耕的事情,雖然秋收完剛剛到8月份,但此地的緯度很高,天氣涼的也快,已經過了立秋,田野裡清晨的時候已經有了露水。這個時候是比較適合給已經耕作過的田地翻土的,粟杆留在地面上的,還有十幾厘米,需要將這些茬子全部給清理出來,方便來年種植。
接著是開荒的工作。今年收穫的4萬公斤的粟,在外人看來是堆積成山,但實際上只有800多石,脫了殼之後更是隻有500多石。如果按照之前的演算法,搭配著肉食蔬菜,平均每人一天消耗1斤粟米,熊部落150個族人,每天就要消耗150斤粟米,還不夠吃一年的。
這還沒算上留存的種子、雞鴨牲口的口糧、耗損的部分,算上這些,估計只夠吃上半年的。
趁著現在熊部落的眾人們都對粟的豐收大為震撼,張洪決定趁熱打鐵,要讓明年春耕更多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