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時,張洪還發現了數量不少的黃豆,也就是菽,這段時間的忙碌,讓他差點忘記了還有這個植物需要播種。好在東岸的土地還是給他擠出了50畝用於栽種黃豆,當然,豆種太少,也只能栽50畝。
至於院落的後山,現在已經作為放牧驢、鹿、山羊等食草動物的地方了,在積雪剛剛融化後,這裡就被撒上了苜蓿草的種子,經過一個多月的生長,苜蓿草已經長到半米高了,非常繁茂。而部落裡的牲口數量也不算太多,後山這400多畝的地方,正好讓他們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來放養,天氣不好的時候,則是趕回圈中,餵養從其他地方收割回來的飼料。
在熊山東面,亂石灘這裡下去,也有一塊間雜著灌木和喬木的草場,這裡也被種上了苜蓿草,和其他野草爭奪生存空間,部落已經在這不到一百畝的地方收割完第一波草料並儲存起來了。
在後山一些山坳的地方,也用石頭、泥土和木頭搭成了不少窩棚,可以讓這些大型牲口暫時躲雨,但每天傍晚,必須要有族人將他們趕回原來的營地附近,新蓋好的獸欄裡過夜,防止各種猛獸的襲擊。
部落裡豬的數量,已經快突破50頭了,而且數量在一個月內還要增加,因為又有兩隻母豬快要生產了。
豬屬於雜食性動物,過冬剩下來的草料、冬瓜、菜秧等,煮一煮就可以餵給他們,而煮飯剩下來的肉湯混合上小雜魚、蝦類,也可以餵給他們。
豬不是太喜歡運動,相對驢子和鹿來說要好管理很多。張洪在一處佔地10畝左右、離居住區不遠、有樹林和水塘的地方,建了一個豬圈,裡面還有一個小的爛泥塘,野豬們十分喜歡這個地方,而豬圈外面的空間就是給他們放養的地方。
至此,部落裡的飛禽走獸基本上安排妥當,部落裡的養殖業也算開始起步了。
辛苦的是那些飼養這些牲口的族人,原本他們只要準備好飼料投入到院子裡的圈中就可以了,但現在分散開了,有人要餵雞鴨,有人要餵豬,還有人要看著放養的鹿和羊,自然辛苦,但需要準備的飼料也減少了不少,而且這些工作也不是太重,族中的老弱和婦女兒童都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