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可以把門給關起來,防止寒風吹開門。在門的四周,還裁下一條條的獸皮,填在縫裡,有效地防止漏風。
門的問題解決了,剩下一個窗戶的問題,這個時代,可沒有後世的那種玻璃,甚至連紙張都沒有,只能按照門的方式去製作窗戶,做好的木排也要更加輕便一些。在白天的時候,窗戶一直開著,讓光線照到室內,在夜晚的時候,人都回到房間裡,就不開窗戶,用油燈進行照明。
張洪與熊材討論了一下,與門的安裝方式類似,不過窗戶活動的地方在上方,同樣在窗戶上方兩側挖了一個洞,把窗戶的面給裝上,平日裡用一根木棍頂著,算是開窗透光透氣,等到晚上睡覺,再取下木棍,窗戶自然合上。
將所有後續的工作都做好後,整個院落建築修建完畢,已經是一個半月之後的事情了。
整體建築自北向南長約150米,寬度達到了近70米,整體呈“日”字型佈局,北面是居住區,20間屋子排成3列(後來在建築過程中又增加了2間),每間房屋長約15米,寬5米;
而在居住區一牆之隔的南面院落,則是生活區,靠北座落著廚房和餐廳,緊挨著居住區,佔地約150平;圈養的山羊、鹿、野豬崽子則按照種類建設了3個緊挨著的獸欄,每個獸欄一面靠牆,長約30米,寬約20米,中間地面用泥土砌柱子和木頭柱子共同支撐著頂部.
獸欄北面的圍牆裡,搭建著一些高度只有一米五左右的窩棚,用來給牲口們遮風擋雨,每個獸欄留有一個一米多寬的門。
而禽圈則類似獸欄,只不過小了一點。
獸欄和禽圈都安置了飲水槽、食物槽等用泥土、陶器製成的器具,等到將部落裡依舊存活的獸類和禽類安置進去,整個部落就不用再忍受部落裡遍地糞便、禽獸到處跑的情況了。
在居住區的房間裡面,張洪以大通鋪的方式在房間的一側搭建了一個與房間同長,寬約2米,高約一米的土臺子,用來當做族人休息的床鋪。
張洪沒有搭建過炕,但對於炕的原理還是知道一些的。這些房間裡的炕,都是互通的,而且在院牆之外,還搭建了一些用於燒火的灶臺。炕體四周用泥土混著雜草抹勻,增加保溫性,炕面先用細一點的木材鋪上,然後用泥土將表面弄平,等陰乾後再鋪上用藺草捆紮成的席子,席子有薄有厚,薄一點的現在就可以用,厚一點的可以等到天氣寒冷來當被子蓋。
在席子上面,張洪大手一揮,將族中存到現在的獸皮全部用掉,用麻線縫製出長約2米、寬1.5米的“床單”,共製成約30多張,每兩個人用一張,每個房間的炕上鋪上4-5張。
炕的供熱連線到廚房,在遠離廚房的屋子,還在屋後設定了專門燒柴草的燃燒室,等到冬天,只要安排人員每隔一段時間新增柴草,就能保證炕上的溫度一直保持著溫暖。
房子建好後,張洪又帶著人沿著北面的圍牆,延伸修築了兩條牆體,把原來營地的崖壁下方山洞也給包圍起來,用一道門與居住區連線。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屬於巫用來研究草藥和祭祀的地方了,一般人沒有經過允許,是不能進入的。
而原本離這裡不遠處的另外一個崖壁下方,被張洪改造成了一個懸掛燻肉和鹹肉的地方,這裡空間不算大,甚至還沒有建好的一間“集體宿舍”面積大,但好在這裡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較多,而斜度居然達到了快90度,也就是說從這裡往上,是逐漸向外部傾斜的。這就提供了一些能夠懸掛肉類的絕佳地點。在張洪搬進新房子的這天,後面已經晾著快200條鹹肉和燻肉了。
在院子中,廁所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廁所的重要性向來被人忽視,在院子外,張洪讓人在修建廁所的時候,提前挖了一個大坑,用牆底下幾個直徑三十公分左右的洞將排洩物排到這個坑中。
院中的廁所建成1男1女兩間,每間裡面有接近15個坑位,坑位之間還用一米多高的土牆隔了起來,防止張洪在上廁所的時候再次經受兩邊族人的眼神騷擾。
上廁所完畢後,需要用插在身側的細樹枝或者樹葉擦乾淨,然後再到外面的水槽中洗手。水槽用泥土砌成,裡面放了四五個大小差不多的陶盆,盛滿了水。而且旁邊還放了4口大缸,每天由族人從溪邊挑水回來倒入到缸中。
安全衛生是張洪一直強調的,從他當上族長的時候,就規定了,嚴禁族人在營地和山洞隨地亂拉亂尿,此外,張洪還規定了上完廁所要洗手,吃飯前也要洗手,不得引用未燒開的水,防止細菌疾病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