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勤施於四方,旁作穆穆……”
張洪絞盡腦汁寫出來的祭天禱文,沒有一個人能聽懂,包括他自己,在他看來,這種儀式感不過是向上天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讓各個部落的族長們知曉熊部落對集會的重視。
從效果來看,拗口的語句讓這些族長也感到大受震撼,相比之下,自己部落裡圍著火堆跳一圈的儀式感約等於零。
張洪唸完禱文後,早已準備好的牛羊豕三牲被幾個膀大腰圓的壯漢抬到了祭壇上,放在了桌子上。禱文用竹簡記錄,讀完後,張洪認真地卷好,用黃泥密封,然後放置到祭臺中間通往地下的坑洞中,有族人填土壓實,這個竹簡就連同祭臺,成為部落的一部分。
祭天儀式第一步就算完成了,緊接著,張洪跟各個部落的族長從祭臺的南邊臺階走到祭臺頂部,頂部並不大,中間位置平臺稍微大一些的地方,張洪將三牲的肉用小刀切割好,放到案上的木盤上,每個族長走過來接住後,向祭臺最高處行禮,然後默然肅立。
十幾個族長勉強夠站,張洪帶著大家做完儀式後,順著臺階下去,回到了各自的部落裡。
這是祭天儀式的第二步,隨後,各個族人閉上眼睛,向祭臺禱告,祈求今年風調雨順,能打到更多的獵物。
至此,為時一個上午的祭天儀式就結束了,各個部落按照順序,依次回到住所休息,等待熊部落通知吃飯。
因為熊部落食堂位置有限,只能用輪流吃飯的方式來安排不同的部落就餐,不過在豐盛的食物面前,這些人並沒有在意前後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