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秋收(一)(2 / 3)

,讓跟在後面的碼放人員運到車上去。

碼放這些成捆的粟杆,需要一定的技巧,隨意堆放的後果就是同一輛車,只能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粟杆容易在車輛行駛中,因為顛簸或者搖晃掉下來。

捆紮好的粟捆,一頭是粟穗,一頭是粟杆,碼放時,粟穗要朝裡,兩捆粟頭朝頭擺放,再一層層地往上碼,每加上一層,還要交錯相加,防止空間的浪費以及路上顛簸掉下來。

碼上幾層後,人已經夠不著裝車了,就得用兩齒的木叉,在地上把粟捆給叉起來,然後掄圓了木叉,把粟捆甩到車頂上,再硬塞上一些之後,從板車的最後面牽出兩根麻繩,蓋在粟捆上,然後在板車前面的框架上使勁拉,就能把這些粟捆給捆緊。

之後,就由族人牽著驢子或者牛,甚至兩個人一拉一推,把裝滿粟杆的車子拉到圍牆裡。

在這裡等候的脫粒人員,會快速地將車子上面的粟給卸下來,通常只需要再板車的一側用長棍一頂,這些堆得很高的粟穗就從另一側整個倒下來,落在地上。這樣車子很快就能返回去裝下一趟了。

脫粒人員有50人,每兩人一組,有用手搖的,有用腳踏的,滾筒飛速旋轉,另一個族人只要從粟杆裡抽出十幾根,粟穗靠近滾筒,等兩者接觸後,滾筒上旋轉的木齒就會將粟籽給敲下來,落在四周都是圍擋的木框裡。

脫粒之後的粟杆,因為還殘存著不少粟在上面,需要被平鋪在打穀場,用連枷再次拍打。

這個時代,人工收割速度很慢,一個成年族人平均一天也就收割上一畝左右,而且晚間看不見,野外還有很多野獸在虎視眈眈,晚上是讓族人們休息的時候。

“熊巫,今天你們辛苦了,”熊洪跟熊大熊二等人來到熊巫的房子裡,向熊巫道謝,“明天你就帶著族人在部落裡脫粒吧,收割的事情,交給我們就好了。”

“那怎麼能行?脫粒這邊有熊木他們就夠了,”熊巫雖然感覺渾身都痠痛,但還是勉強說道,“我休息一晚就好了,沒關係,族中的青壯年甚至連鹿皮他們都參與到收割中,我們也不能例外。”

“可是你……”羊喜正好從外面端著托盤,送了幾杯水過來,“族長,巫今天累著了,他還不讓我說。”

“住嘴,現在是部落商議事情的時候,你出去,”熊巫作勢要從炕上跳下去打羊喜,“你看我這個樣子像是累著了嗎?”

“好了好了,巫,部落裡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的,收割對你來講實在有些殺雞用牛刀,”熊洪呵呵一笑,看著眼前強撐的熊巫,跟他打交道這些年了,誰還不知道誰,“今天第一天收割,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一些。”

近400個族人參與收割、運送,一天的時間,就將南面的粟田給收割完近四分之一,大概300畝左右。這個時候,即便是熊洪,也要下地幹活,他身高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彎腰特別不方便,但還是靠著強壯的身體和熟練的技巧,超過其他族人,一個人收割了一畝半。

不過腰和後背也疼的快直不起來了,明天得換一個工作。

“脫粒那邊速度還挺快,幸虧有了脫粒機,”熊巫談起這個,心情也好了很多,身體的疼痛感也就不那麼強烈,“熊木真是個人才,靠著這些脫粒機,基本上一天就能脫粒出來170多畝,每臺脫粒機差不多打下來400來斤的粟籽。”

“哦?這個速度很快啊,”熊洪聽到這個很是驚訝,在後世,尤其是新中國還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時候,生產隊裡面收割稻穀和小麥,也大部分是人工收割。

打穀子講究的是快:搶時間,搶太陽。“秋前十天無谷打,秋後十天打不贏”。穀子一成熟,風一吹動,它就開始掉落,成熟越久,掉落越快。穀子有打九成黃之說,這樣,只有抓緊時間把穀子打回來,才能減少損失。搶太陽,秋後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的好天氣,不趁這個時間把穀子打回來曬乾,就失去了曬乾穀子的好機會。

但人工收割和人工收割也是有區別的,後世那會兒,會進行分組,強勞動力和強勞動力合作,弱的跟弱的合作,幾個人一隊,分工明確,有收割的,有傳遞的,有使用脫粒機的……這樣分工,速度自然很快。

不過現在熊部落採取的還是很原始的辦法,收割後直接送到圍牆裡脫粒、揚場和晾曬。

原因有幾個,一是脫粒機目前還不成熟,只能手搖,而且脫粒的並不乾淨,會留一部分在粟穗上面;第二個原因,其他部落來的人不少,他們沒有合作的基礎和經驗,強行要求的話反而會影響效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