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三衛主將全部得到軍令之後,那一萬多人的步卒,繼續緩緩南下,但是青龍朱雀兩支騎兵,就不再是護在側翼了。而是呼嘯而下,奔東南方向,追著涼騎留下的煙塵撲了上去。
馮哥的心裡其實更加焦急。因為身邊只有五千騎兵。那宇文空的五千騎兵此刻還在涼軍的後方,五千對上將近兩萬,實在有些壓力。萬一有個失誤,或者是放走了涼軍,那麼朱雀衛此戰之後,還有什麼臉面再繼續號稱羽林四衛之一!
馮哥在皇帝身邊做過一年多的親衛統領,對於皇帝的性情還是有所瞭解的。此時見到借調在皇帝身邊充當親衛的李文朗前來傳令,而且身後還有一千騎兵隱然以這位少年為首,那裡還不明白是趙崇的臨時起意。
自己對於這位運氣極好,本性憨直的少年也是頗有好感。這一連串的戰事,無數的軍功,讓許多的年輕人冒出了頭來,這位少年無疑是比較出彩的一位。更加幸運的是他的數次立功,幾乎都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想不高升都是難事!
所以短短數月,已經從一名騎卒,連升了兩極,成為了指揮使。麾下也有了百騎的袍澤。這次又得到陛下青眼,暫時節制千騎。此舉在有些老將的眼裡可能覺得有些兒戲。但是馮哥可不這麼認為。陛下的眼光向來是不錯的,看人也一向極準。
先不說那位先前只是在守備營中座呂修武親衛而默默無聞的嚴成化,不僅沒有被追究擋駕的大罪,反而是被數次邀請,更是不惜將玄武衛主將的位子空懸一年以待之。
但是後來,無論是在練軍,還是馳援烏雲部的戰事中,其過人的表現,雖然沒有被大肆的宣揚,但是在軍中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那些軍齡和資歷遠超的老將領們,也逐漸的閉上了微詞不斷的嘴巴。
同是守備營中的那位,出自在瓊州初定時欲對抗朝廷的呂家旁支的呂開誠,也被皇帝親自追回。將水軍大營交給他的時候,朝廷內外那個臣下不在心裡感慨,皇帝年幼,竟然將如此重要的防備海上的重器,交給了一個剛剛被治罪家族的旁支,是如何的輕率和武斷。
但是隨後的那場瓊州偷襲戰,再一次證明了年輕皇帝的眼光和胸襟。面對三萬涼軍的突然渡海,毫無防備的水軍大營,死死的頂住了巨大的壓力,雖然有老帥魏世傑的以一死擋住突襲至此的董先和那為少年成名涼將的北面夾擊。但是也不能抹煞了呂開誠正面抗敵的功勞。至此水軍大營的事項,以及一切度支,朝野再無質疑之聲。
還有就是那支依然駐守在瓊州的白虎衛了。但是魏劍秋,在軍中素有勇名,又是老帥獨子,所以軍中對於他的任命幾乎沒有議論之聲。唯獨對於自己的任命,至今還有軍中宿將不服,以為皇帝任人唯親。
好在有了羅天睿去年抽調了一萬二次入營的瓊州少年獨成一軍,倒是讓自己身上的火力少了大半。
此時正好,有這一千騎兵前來,雖說是讓其歸於自己軍中,但是又給了他見機行事的權利,倒是正合自己的心意。留在身邊就不妥了。還是放出去,讓他肆意撒歡去吧。反正大軍就在附近,也不虞會有什麼意外。於是就譴其做為本部的先鋒,加速向南先去探一下宇文空的五千騎兵的情況了。
李文朗得了軍令,便縱馬而去。身後的騎兵雖然大多都是新兵,但是經過幾天前的那一場血戰,剩餘的這些少年們不僅沒有失去膽氣,慘重的傷亡,反而是激發出了胸中的那股血氣。在此時士氣正可一用。
一千騎,一人雙馬,一路向東安疾行。午時未過,邊奔過了百里。根據情報,前方不遠,就是敵我兩軍對峙的地方了。所以李文朗約束好麾下,開始小心謹慎起來。放緩了馬速之後,隱蔽在一處低矮的山凹裡,等著飛奔在全軍最前方的那一都百騎的探報。
而此時在大軍前方不過二十里處的地方,兩隻騎兵正在遙遙相對。一大一小兩方騎兵,大股的正是已經匯合了的涼軍。而他們的對面,就是那五千騎朱雀衛的老騎卒了。周圍數十里密佈的是雙方的探馬。
剛剛到來的百騎一分為十。在十個伍長帶領下,經過了一系列短促,激烈的接觸戰後,就將戰場的情形帶了回來。
身邊是其餘九位指揮使,一個個都是積累戰功從軍卒中提升起來的老兵了。對於二十里外的那個戰場,雖然心馳神往,但是他們每個人心裡都清楚的很,自己這一千人馬,若是就這樣的投入進去,恐怕連一點水花都撲騰不起來,就會被涼騎的大隊人馬撲滅的乾乾淨淨了。
所以一個個都將眼光放在了剛剛升為指揮使的李文朗身上了。因為這為少年雖然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