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送到了成都府外的時候。成都府的戰事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雙方圍繞著這段崩塌了的城牆不斷的拉鋸。可惜的是雙方的兵力差距不大,大雍沒有一舉推進城中,肅清涼人的把握。
而涼軍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能夠出城一戰,換來一個讓徵集來的工匠們從容修補缺口的機會。大雍攻擊的間隙,高臺上的投石機總是會不間斷的將一塊塊的巨石砸在那片不算寬闊的地帶上。
雖說夜間的準頭有些勉強,但是那些被強徵來的工匠們似乎對於修補城牆也不太盡心。一旦涼人的監管放鬆下來,進度就會緩慢很多。經管已經有數十人因為怠工被砍了腦袋。
不知從何時開始,利州路義軍覆滅的訊息傳進了這座龐大的城市中。關於那些被義軍裹挾的百姓在投降了官府後,竟然能吃飽了肚子的傳聞一時間被這些傳遍了滿城。
這一片城牆的豁口處,已經被數千將士的鮮血澆了通透。大雍攻擊的軍士們腳下的顏色紅一層,黑一層,交錯在一起,刺激的將士們的眼睛都有些疲憊了。
守城的涼軍亦是如此。
“怎麼樣?嚴將軍看這膠著的局面如何才能快速的明朗起來?朝廷在後勤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再僵持下去,恐怕連朕親自在此都要不到大軍的給養了。”趙崇看過手中來自利州城內的軍報,心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驚喜。
至於後一句給養的問題,不過是複述了戶部一些官員的抱怨而已。趙崇心裡知道,以今年荊湖一帶的秋收收成來看,養活蜀中這幾百萬百姓接濟到來年夏收,問題是不大的。
只要商路通暢,甚至都不用大雍的水軍運糧,自然有逐利的商人們願意衛朝廷出力分憂。
鷹巢的密報早一日就已經送到了皇帝的案頭。
此時不過是兩相對照一下,就更能確保訊息的準確性了。看來鷹巢在利州的滲透和經營還是頗有成效的。不過數月時間,能將百餘武士安置在城中,並且藏好兵刃等物,一朝發難,就能奪下一道城門。這名負責人可謂是藝高膽大,運道也好!
若不是傅文山已經無心守城,恐怕百餘人砍斷吊橋以後,連半柱香的時間都守不住。
不過進展還算順利。一兩個時辰就控制住了一座大城,這小子算是又立了一次大功,在軍中摔打的這幾年,也算是又些成效。有了這次的功勞,讓他節制五千騎兵,留在興元府,也就名正言順了。
至於自己帶著一萬青龍衛轉變為皇家親衛回師臨安以後,這蜀中北部的兵力不足的情況,就要依靠他自己想辦法了。擴軍是肯定的,只是員額的數量不能太多,最多可以再擴成一支萬騎的軍衛。再多朝廷的財政可就有些吃力了。
這利州路和興元府的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地形的崎嶇也註定放不下太多的騎兵。或北上攻取,或依城防守,萬騎足夠使用了。再配合兩三萬步卒,選一員善守的穩重將領,兩相配合之下,這蜀中就算是無憂了。
至於那位被孟傑放在了重慶的探花郎,倒是可以入利州路,和兩位將軍搭配。年輕人之間應該是不難溝通的。而蜀中四路總領的權柄,按照計劃,放在嚴成化的面前,也算合適的。
有了這位算得上一半的地頭蛇,只怕這蜀中的沃野千里,過了數年,想不繁榮也難。
唯一困難的是大雍羽林四衛再加上一萬控鶴軍,到目前為止,騎兵的總員額將近十二萬!以大雍現在的國力,養這十幾萬的騎兵已經有些吃力了。但是戰馬的需求,就能讓兵部和戶部傷透腦筋。
唯一讓朝廷上那幫文官們高興的是自從羅天佑獨立領軍一來,原本輕騎兵主力盡在宋,馮二將手中的局面就開始鬆動了。
按照兵部的設想,接下來的幾年之內,青龍朱雀各自一分為三,才是最好的局面。
分了軍權,而朝廷要付出的不過是幾頂各種將軍的官帽子而已。而自己竟然也越來越贊同這些文官們的建言了。
此次自己一番入蜀的行程走下來,對宋,馮兩位將軍也算是沒有刻意的隱瞞。對於兩人的反應,和軀體做出的動作來看,算是像自己表過忠心了。如今兩衛雖然沒有分出左中右來,可實際情形和分駐各地的軍士實際上已經有些分營的意思了。
馮哥對於駐守潭州,鄂州兩地大軍的營中之事,已經放手讓宇文遠和趙元良各自獨立掌管了。青龍衛也是大體相當,被譽為軍中第一好手的宋宏博對於分駐的軍馬也放手讓自己的麾下掌管,幾乎不過問其中的軍務了。
“以末將的眼光看來,戰局膠著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