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八年秋,蜀中大熟。
興元府內府衙附近的主街上,一戶四進的宅院大門早早的敞開了。
幾名小斯還在前前後後仔細的打掃著庭院的時候,一名黑壯魁梧的大漢,大步的走出了主人居住的內院。懷中一名小童一雙小手在黑臉上直往脖頸間去尋找溫度,看年紀不過三歲左右。
身後跟著的還有兩名老人,一名眉眼清秀的女子。
“阿爹,阿孃,不用再送了,趕緊回院子去吧。此去最多不過三月遍回。二老在家中安心住著就是,不用惦念。”那黑壯的漢子,一邊笑著勸說兩位滿頭銀髮的老人,一面將懷中的小童放了下來。
黑臉的大漢正是在興元府內已經安家了的李文朗。
家中的雙親也從瓊州小宅院裡接到了身邊。當然還有剛剛出生不滿一歲的兒子。如今一晃就是兩年多,小傢伙已經可以滿地的跑鬧了。大哥留在了瓊州,因為還要照看六十餘畝的水田。
嫂子的孃家雙親年事已高。加上從軍的妻弟在去年的那場大戰中血灑疆場。更是讓膝下再無子女的兩位老人更加不捨唯一的女兒離的太遠。大哥思量之下,還是帶著妻子留在了瓊州,說是要看護著當年父子四人一起流汗掙下得田產。
二哥也是身在軍中,立志不得將軍名號,誓不娶妻。好在三子中的兩子都已經有了子嗣,所以李大眼數年催促無效過後,也就聽之任之了。
小妹也在去年嫁在了老家錦坡邊上的一個小寨子裡。
瓊州有陛下二十年不再徵兵的許諾,所以比李文朗稍小一些的男子長大之後,註定是不再需要服兵役了的。這樣倒是讓瓊州的少年們成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們的佳婿人選了。
李大眼自到達興元府之後,眼見著四進的大院子,和穿上了將軍官府的幼子,一時間有些恍惚。當年擰著性子要從軍當將軍的三小子,還真有了今天。
真是老懷大慰了,就是現在去見了列祖列宗,也能瞑目了。李家多少輩也沒有出過這樣的大官了。聽說是正五品的定遠將軍,具體多大,自己就想象不出來了。
在老家的時候,倒是聽老大說過一嘴,說是縣令大老爺也不過是七品。更不用說那些幾乎不入品階的雜役老爺們了。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小三兒在家中的時間太少。平日大半的時間都泡在軍營裡。特別是最近兩年,每逢入秋,總是要外出許久。去年的時候,更是一去數月,幾乎沒有趕上回來喝上春日的團圓酒。
但是兒大不由爹孃啊,再說連正妻柳氏都沒有抱怨,自己這把老骨頭還怎麼好要求稍多暱。
“老婆子,我們還是先回吧。”李大眼見兒子溫柔的扶住老妻的肩膀,安慰了幾聲後,不僅不見好,老妻的眼中還隱隱泛紅,就像當年那個決定三兄弟從軍的夜晚一般。只好上前一步,接過兒子的雙手,一面安慰一面輕推的將老妻拉進了大門。
留下了兒子一家三口在大門後面的門房裡。門外等候的十餘名親衛已經標槍一般的站立一柱香的時間了。那一個個挺立的身姿,彷彿當年伺候大帥時的自己。
“霜霜,你也不用送了,在家好好替我孝敬爹孃,照顧好星兒。”李文朗在二老退出了門房後,看著低眉順眼的妻子,心中頓時溫柔起來了。不待妻子回話,轉頭叫住了剛下了地就要往大門外跑的兒子笑道:“星兒,為父不在家中的時候,可要聽孃親的話,不許惹事生非。”
“不,我要騎門外的大馬。”小傢伙剛跑到門前,騎在高高的門檻上手指著門外的親衛準備好了的戰馬喊道。
“夫君但去便是,不必掛心,家中一切有我。”柳氏伸手扶住正要翻出去的長子,輕輕抱在懷中,微微彎腰道了個萬福後,一臉溫柔的的回道。
“老夫老妻了,還如此多禮。小梅,小蘭,趕快扶夫人回去。”李文朗連忙扶住了腰身又略顯臃腫了的柳氏,一面責怪著妻子的多禮,一面對著守在院中的兩名侍女喊道。
待到辭別好了妻子雙親,李文朗大步的跨出了大門。因時辰尚早,街道上有些冷清。大多數的百姓都還沒有出門。只有零星的小販行色匆匆的往坊市裡趕著路。
李文朗接過親衛遞過來的韁繩,左腳尖往馬鐙上意踏,右腿一番就上了馬背。口中對著一名親衛隊長的模樣的親兵問道:“兄弟們都準備好了嗎?”
“回將軍,三千騎兵,已經在城外待命,只等將軍一聲令下了。”親衛隊長恭聲答道。
“好!立即出城匯合。”李文朗一聲令下,數十騎匆匆順著空曠的街道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