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坦的湘江岸邊,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因為匪患被迫停止了築城的工地上,成百上千的流民組成的主力軍,又開始了忙碌。在築城大匠墨晏的規劃指揮下,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快速的推進著。
源源不斷的木料,石料被開採了出來,順著大河運到了城下。
衡陽城緊靠著大江,就連開挖的護城河也都連上了大江。洶湧的江水更給雄城增添了一點安全的保障。
嶺南故地,各地太守,縣尊的政令,都是和出自孟傑筆下。所以內容被一級一級的貫徹的很是徹底。無外乎是幾大條主要的內容。但是每一條都關乎民生和安全。
第一條便是開倉放糧,賑災救荒。大軍攜帶來的百萬石軍糧,除去軍隊所需的消耗,餘糧全部移交給了當地官府。後續的運糧船還在源源不斷的從瓊州的碼頭上開出來,分路運往雷州,廣州,等大港。
趙崇和孟傑議定的數百萬石糧食的缺口,被瓊州留守的朝廷拿出了近兩年貿易所得,以及朝廷在瓊州積攢下的威望,順利的從百姓的手中買來了千萬石的糧食。
文昌馬場裡的戰馬雖然孱弱不能用,但是牛羊卻是一頭賽過一頭的肥壯。連帶著讓瓊州的畜力一時大剩。健壯的牯牛價格從開始的兩百餘石糧食,降到了現在的不足五十石!
運糧的大船,帶來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精鹽等百姓急需的物資和牛羊等農用蓄力和肉類!
參與築城開荒等重體力活的流民,每隔一日還能吃上一次葷腥,這讓他們勞作的熱情更加的高漲起來了!
如此一來,不但是口糧問題得到了解決,就連來年春耕的種子耕牛等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政令的第二條便是整治土地。由於各地的城池都在放糧賑饑,訊息傳出,各地的流民紛紛湧入。官員門正好可以組織起大量的流民開始整頓荒地,開墾出阡陌相連的無數良田。這些土地本就是良田,不過是被異族的馬蹄踏過,已經數十年未得耕種。但是休耕的數十年,倒是讓土地的地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農耕是漢民們最熟悉的生存方式了,短短數十年,怎麼能阻斷這些已經滲透進了骨髓裡的技藝!大片的良田,帶給百姓們的是信心是流離了數十年後猛然間得到的踏實感,帶給大雍的是數百萬百姓的擁戴和支援。
依然是十稅其一的規定。對於失去了土地數十年的漢民來說,官府組織開墾出來的良田,就這麼分給了自己,然後交納一成的租稅,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何況官府還帶來了畜力,和種子,還有精良的農具!
這些農具聽說都是出自瓊州的一個鐵礦,那裡的精鐵一向都是用來給王師打造軍器的。這樣的條件,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呢?
徭役是少有的。就連整地和築城,官府都是拿出了糧食來抵工錢的。在這樣饑荒的季節,還有什麼東西能比糧食來的更實在更貼心的呢?
第三條才是築城。胡騎不善守城,一路南下破壞無度。就連自己駐守的城池也是破敗不堪。但是他們的長處在於野戰,從來沒有想過要將自己困在一座座的城牆之內。
他們得自先祖的記憶一向都是破城之後的盡情搶掠,包括財物,包括鐵器,甚至包括女人和奴隸!數十年後的他們依然轉變不了自己已經是城池主人了的觀念,依然如故。
所以匆匆撤出後留下的,大多是殘破不已的城垣,和慌敗的市井。
但是大雍就大不一樣了。農業文明的國度裡,自然有著璀璨的文明。曾經稱霸一時的那個王朝似乎又開始新一輪的崛起!在被北涼幾乎斬斷了權貴的根脈以後,再一次的捏磐重生了!
嶺南大地,以新生的姿態,迎來了大雍的主人和王朝復興的曙光!一座座煥然一新的城池,重新崛起在了這塊古老,滄桑的大地上,城頭變換的是大雍最嶄新的龍旗!
政令的最後一條便是百姓要給於這個捲土重來的王朝的支援了。那便是徵招青壯,充實軍伍。
原本按照趙崇的擴軍計劃,水軍還是保持現有的規模,就足夠使用了。只須再擴軍十萬,將輕騎兵擴充到八萬騎,青龍朱雀各四萬。步軍擴充到六萬人,其中陌刀手兩萬,其餘為長槍兵和弓弩手。共計二十萬大軍,固守嶺南,再圖發展!
至於徵召新軍,以及新軍訓練等一應權利都下放到了各衛的手中,這樣一來就省去了朝廷調撥大量人手分赴各地了。而且新兵分散訓練也有利於避免集中在一地,早城當地的補給的壓力。
就讓這些將軍,就地招兵,就地訓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