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遺民還有零星的抵抗,加上這次原本依附的烏雲部的叛亂,讓本就不安定的中原更加動盪。所以當訊息傳來,朝廷上下一片歡呼。連帶著讓一些年輕的官員和羸弱的書生,都想著要立刻發兵北上。
對於這樣的一個天賜良機,出現這些急功近利的苗頭,也是不可避免的的。畢竟人都是健忘的。只看到北涼內部的困境,卻選擇集體遺忘了涼騎的強大與可怕。忘記了當初被一路追趕的狼狽與惶恐。
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間,也都得知了自己的死敵北涼老可汗新喪,新可汗得位不能服眾。等到來年春天,必有一場爭位的大戰。在此起彼伏的喊戰呼聲中,中原戰事的訊息不斷的傳來。
北涼平叛的大軍,沒能一舉平定烏雲部的叛亂,而是被烏雲部利用南方的河網,拖在了泉州路。軍報的傳遞也出現了失誤,接連被烏雲部和雍朝的步軍截殺了數批後,才引起主將的重視。等到烏雲部暗通雍朝餘孽的訊息傳到大都,都已經是數月後的事情了。
戰事一起,哈巴日更加變本加厲的抽調附近的部族騎兵。一來防止這些部族所觀望的烏雲部的戰事出現不順後生出異心。二來也是在向瓊州施壓,造成雷州佈防重兵的事實。畢竟瓊州的戰船還是能威脅到雷州的。
本以為雍朝的遺老遺少們,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定然會不間斷的襲擾,滲透。但是數月時間過去,也沒有見到一點像樣的襲擾。
但是大都發來命令一次比一次嚴厲。一遍一遍重複的都是嚴防瓊州的命令。看來雍朝的小皇帝透過兩次戰事讓北涼上下頗為忌憚。
但是北涼不知道的是第二次的海豐戰事,趙崇這個皇帝事前並不知情。
只有趙崇,以及姚秀夫,戴鴻德這樣的極少數幾個人明白,烏雲部之所以能堅持但現在,和南邊的刻意支援是分不開的。
半年的時間,瓊州的運輸船,向這個不大的部族輸送了近十萬斤的粗鐵,十萬石的糧食,以及大量的食鹽等物資。當然,作為回報,大量優質的戰馬也源源不斷的被運到了瓊州。
就連原本用來襲擾雷州的數千軍士的進軍方向,也改道泉州路,並且增加了兵力。五千名全副武裝的大雍步軍,被送上了岸。
大雍的步軍,機動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利用有利的山地,河流,進行防守的話,沒有數倍的兵力是很難建功的。尤其是不善山地作戰的涼騎。
對於瓊州的支援,嘎魯看的很透!知道對方所圖的不過是消耗涼騎的實力,但是自己的部族又何嘗不是也在利用雍朝!烏雲部所面臨的是滅族之戰,漢人既然希望自己能夠拖住涼騎,就必定會全力保護族中的婦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兩萬族中的壯年騎兵離去的毫不拖泥帶水。
烏雲部留守婦孺有了保護。使得在外機動作戰的近兩萬部族騎兵可以安心對陣前來平叛的涼騎。雙方在地形崎嶇,河網密佈的丘陵之中掀起了血腥的廝殺。
經過大量粗鐵兵器武裝的烏雲部騎兵,頂住了平叛大軍的進攻,漸漸穩住了局面。戰事不利的軍報傳到大都,北涼的高層一時震怒不已。
瓊州的大雍朝堂上卻出現了一眾奇怪的局面。原本顯得懦弱的年輕文官們開始了一輪輪的請戰。而掌管兵馬的兵部,以及幾位大佬卻遲遲沒有發出任何的聲音。就連一向好戰的軍中將領們,也沒有在像上次那樣的搞出集體請戰的奏摺來。
似乎朝野上下對於兵部的沉默,表現的十分不滿。根本就沒有細究,四位尚書中,兵部的戴鴻德一言不發。就連在部衙當值的時候都是嚴禁部中的官員靠近其處理事務的房間。就更別提其他部的官員了。
禮部和吏部的尚書姚秀夫,以及刑部,戶部的孟尚書也是極力彈壓底下的進諫的官員。但是原本溫和的中低層官員們卻向是紅了眼的狼群一般,全然不顧及頂頭上司的嚴厲制止。奏請用兵的奏摺雪片一樣的飛來。
甚至還有一些年輕的官員,列出了詳細的出兵路線,以及兵力的部署圖,揚言不出三年就可趕走蠻涼,進而恢復中原舊都。
排兵佈陣的氣勢,揮斥方遒的瀟灑,指點江山的自信,彷彿有說不盡的風流!對於這樣的奏摺,作為皇帝的趙崇每日都要收到幾斤。
看的多了倒是讓他也生出了幾分錯覺,彷彿眼前強大不可一世的北涼已經成了了一個垂暮的獅王,自己只要輕輕的打出拳頭,就會擊倒這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宿敵!
可是晃一晃發昏脹痛的頭腦,就會清醒過來,這些紙上談兵的方略根本就是那些個沒有領軍經驗的誇誇書生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