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手伸過去,卻是慢了一拍,被人先拿走了。
那是一名十五六歲的俊秀少年,少年一襲青色長衫,面如冠玉,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書卷氣。
一看就是個讀書人。
“兄臺若是想看,不如兄臺先請?”
這少年先拿到了書,卻將其遞出來,表示願意讓鄭夏先看。
鄭夏略一猶豫,將其接過,“那就卻之不恭了!”
少年擺手,“無妨。”
然後轉身拿起一旁的另一本《群英詩文集》,直接走去櫃檯結賬。
鄭夏見此,也拿著書去結賬。
“老闆,這些多少錢?”
假寐的老闆睜開眼,掃了一眼。
“《蘭山縣地理志》二十文,《外道傳》五十文,《雲州地理志》一百五十文,《志怪異篇》五十文,《修行規事》三十文。”
“一共三百文。”
這個價錢,不算貴,但也不便宜。
大夏國印刷術和造紙術非常發達,所以書籍的價格,更多是取決於內容。
像是《蘭山縣地理志》就是記載本地的人文地理歷史演變,離一手資料近,自然賣得便宜。
《外道傳》、《志怪異篇》、《修行規事》屬於流傳廣的雜書,價錢適中。
《雲州地理志》則涉及到整個雲州,對作者的知識水平要求極高,不僅要有足夠的見聞,還得有資格查閱各種典籍資料。
甚至鄭夏手上拿的也是通俗簡版,也只是簡單概括一下,詳細版,這種書店根本買不到。
用手撕下三錢銀子付賬。
(正常一兩是十六錢,本書十錢)
走出書店,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此時應是下午一點,離天黑還早得很。
繼續去城隍廟,他還得求符咒,有了那個,他再應對精神攻擊就更加有保障了。
蘭山縣的城隍廟就在城東的集市裡,周圍全都是擺著小攤做生意的小販,廟裡人來人往,香火十分旺盛。
鄭夏跟隨著人流,從廟祝手上花一文錢買了三根香。
然後他對廟祝問道:“我聽說在城隍廟能求得安神符籙,不知道該怎麼求?”
那廟祝是個老漢,約莫七八十歲,但精神卓越,身子骨十分硬朗。
聽到鄭夏的話,捻著花白的鬍子笑道:“香客有所求,去問城隍老爺就是,城隍老爺要是聽到,自然會為香客排憂解難。”
意思是,先去上香,上香的時候把心中所求對著城隍像說出來,如果城隍聽到了,可能會管,也可能不會,全看對方心情。
這種無法確定又充滿變數的事情,不由得讓他對此行擔憂起來。
走在人群中,跨過門檻,來到大殿。
一尊高大威嚴的城隍塑像立在大殿中央,周圍還有著文武判官和日夜巡遊塑像,檀香味在殿內飄揚。
巨大的香爐擺在塑像前方,裡面都是之前善男信女上的香。
旁邊還有香客不停對著城隍塑像膜拜行禮。
“求城隍老爺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保佑我們一家身體健康,今年財源廣進,保佑我媳婦能給我生一個大胖孫子,保佑”
站在一旁的鄭夏聽到後,心中忍不住吐槽。
“大姐,你這要求有點多,而且有很多城隍他可能幹不了。”
城隍的主要職責,是護佑一地百姓的安全、勸善懲惡、化解災禍、代天巡狩和接引亡靈。
這位大姐要求的風調雨順,那歸水神、雨神管。
財源廣進,自然得找財神。
沒幾個是城隍的管轄範圍。
至於生孩子,這個倒是有點靠譜,畢竟城隍還管著本地陰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投胎。
鄭夏前世是不怎麼拜神的,小時候住在村裡,偶爾和爺爺奶奶去拜過土地、山神。
長大後,就基本不會進廟宇。
因為他很清楚,對一群不能證偽的存在,你就是把香插的滿山都是,磕得頭破血流。
除了耗費錢財和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神真的能保證風調雨順,那歷史上那些大災,就只是史學家編的故事,祖輩的親身經歷,也只是他們胡謅騙小孩。
那麼多得了絕症的人,臨死前都在求神拜佛,可該死還是得死,能救他們的只有醫生,和不斷突破的醫學技術。
戰爭年間,不知有多少人在祈禱戰亂快點結束,可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