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高幹得知西河郡變故,遂與袁尚商議。
袁尚道:“幷州匈奴人多達數十萬,可集兵十萬,不可棄之。王垕雖勇,然孤軍深入,必不能持久,我願親領大軍前往,若能助去卑成事自然好,便是不能,我也可趁機佔據西河。”
高幹一拍案几道:“此計甚妙,那便由顯甫領兵一萬,我派大將夏昭與你同行。非是兄長不肯給兵,只因曹仁在側,恐其趁虛而入。”
曹仁大軍屯於上黨,高幹並不敢傾巢而出,因擔心曹仁進兵太原。
袁尚、夏昭直接西進,幾乎與張泉同時過河,不過他們卻是在張泉的上游河段,二軍皆不知彼此。
再說張泉渡河之後,立刻便往北行軍,距美稷城四五十里時,卻遇到了撫軍校尉部探子。
“張校尉!屬下奉命在此等待多時。”
“莫非戰事不利?”張泉心中一緊。
但探子卻道:“非也!屬下在此專等張校尉,乃因鎮東大將軍有信件留給張校尉。”
說著,探子將信件交給張泉,卻是軍令。
看了軍令,張泉大喜,忙對探子道:“你快去告知將軍,我隨時可出擊,只等將軍令至。”
原來王垕之前出城剿滅匈奴各部落,便是要逼迫去卑集結大軍去攻美稷城,然後等張泉趕到,內外夾擊,一舉消滅去卑主力。
此時王垕已經相繼滅了匈奴八個部落,不過卻都是些小部落,獲幷州老兵不過六百餘人。
他現在只等張泉的涼州騎至,然後一舉擊潰去卑的主力。
“報!西北方向出現匈奴騎兵,數量約有三千!”
就在王垕計劃著以美稷城引去卑主力,然後來個中心開花,一舉擊潰時,探子來報,美稷城西北方向竟出現了一支匈奴騎兵。
“不對啊!去卑這些天集結的各部落兵馬,總兵力不過六七千,也沒見他分兵出現,怎麼在西北方向會出現三千兵馬?”
“難道是他從朔方郡南調的兵馬到了?”
“的確有可能,畢竟呼廚泉一死,去卑為了掌控單于庭附近,有可能調自己的嫡系南下。”
“西河郡才是整個南匈奴的根本!只要控制了西河郡,他這單于之位,就能坐穩。”
僅僅片刻之後,卻又有探子來報,原來是探子發現有一支萬餘人的步卒過河,打的是袁字大旗,與去卑兵馬合兵一處。
“袁字大旗?莫非是袁尚自太原來援?”
“如此一來,去卑就集結了一萬騎兵一萬步卒,共兩萬兵馬,萬一攻打美稷城,以城中兵力,還真不一定能守住。”
“看來要想保住美稷城,就只能回軍,靜等張泉,到時候裡應外合,一舉將其擊潰。”
想好戰略,王垕不再猶豫,立刻領軍回城。
剛回城不久,他就收到了探子訊息,張泉已入西河,而且帶來的並非一千五百涼州騎,而是三千騎兵。
“好!張泉來得及時,正好畢其功於一役!”
~~
卻說袁尚與去卑合兵一處,合大軍共兩萬,升帳議事,準備向美稷城發起進攻。
去卑作為主場,自然坐於主位,而袁尚乃客方,便領夏昭等軍中數人靠左。
去卑道:“我聽聞王垕曾以數千兵馬守白馬,拒大將軍十萬兵馬於城外不得寸功,後守鄴城,更是以數千之兵,敗大將軍三十萬眾,美稷城雖小,但經數日修理,恐攻下需損兵折將。”
袁尚也知道,王垕此時城中大概兩三千守軍,但王垕此人不能以常理度之,思慮之下,便對去卑道:
“我有一計,可將漢奴作為前部,其中夾雜兵馬,各背土石,於城牆前堆砌土坡,如此既可弱守軍氣勢,讓其不敢全力施為,也可讓其失去城池優勢。待彼軍消耗,我再攻城,如此則此城可破。”
去卑聽袁尚之言,不禁一愣。
他沒想到,自己都沒想到用如此毒計,身為漢人的袁尚,竟言以漢人百姓為盾攻城。
去卑當然不會拒絕。
但這時,袁尚軍中一位軍主簿卻出聲道:“將軍不可如此,此計雖很大可能擊破美稷城,然~~~”
這人還沒說完,去卑就已經聽不下去了,直接打斷道:“我以為此計甚好,便依此計!”
這說話之人只好閉嘴,實在是他也僅僅只是高幹手下大將夏昭軍中主簿而已,人微言輕。
此人名叫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郡高平人,曾數次向幷州刺史高幹進言但不被採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