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于禁獲曹操調令。
遂和李通王垕商議。
李通聽了此計,覺得可以,但王垕卻搖頭道:“此計雖妙,但有一處漏洞。”
“有何漏洞?”、
于禁和李通皆疑,王垕便繼續道:“蒯越兵馬乃荊州之兵,於將軍所部,大都來自兗州,二地口音大為不同。穰縣之中,有謀士賈詡,此人心思細膩,任何蛛絲馬跡,都會引其起疑。今張繡未得蒯越書信,恐不會信。”
于禁和李通皆問:“如之奈何?”
王垕道:“李將軍,我們軍中有降兵一千,雖打亂編入營中,但此時卻可以從新調給於將軍,到時只需讓他們在攻殺時以南陽口音大喊,則事可成!若其還不出城,可命人去城下以方言求援,或可保萬無一失。”
聽到王垕之計,于禁大喜。
“仲謀真神人也!如此一來,便由不得張繡不信!”
於是王垕立刻著手造蒯字大旗,又命將俘虜的衣物鎧甲全部收攏,交給於禁。
準備好之後,于禁便領軍往西邊去了。
于禁走後,王垕便陷入了沉思。
如果就這樣打敗了張繡,收了南陽,這算不算自己完成任務。
“不可能,沒這麼簡單。張繡嫡系兵馬大部分是涼州來的,以騎兵為主。就算中計,也不太可能完敗,大機率會小敗一場,然後退回城中閉門不出。而且賈詡可沒這麼簡單,我做的這點事情,目前為止,還改變不了大局,要不然歷史上曹操也不會再次鎩羽而歸。”
“當務之急,還得消化掉這一戰的俘虜,壯大李通的隊伍,到時候給張繡致命一擊!”
理順之後,王垕又建議李通擴充軍隊。
再說穰城這邊,于禁早命傳令兵去往曹營報信,曹操收信之後,便命營中軍士和衣而睡,專等於禁兵馬到來。
天色漸黑,天又下起小雨,穰城之中,張繡與賈詡站在城頭觀望。
張繡道:“劉景升好不地道,信使已去如此之久,想必早到了,為何卻不見援軍?”
賈詡道:“將軍不必著急,南陽乃荊州北方屏障,今宛城已失,他不能不救。不過我想,劉景升應是欲約袁紹共攻許都,又覺將軍必能守住穰城,所以故意拖延。”
“約袁紹共攻許都?袁紹若真出兵,許都豈能守住?”
賈詡搖頭道:“袁紹優柔寡斷,若河北平定,自有可能南下。但如今幽州公孫瓚虎視眈眈,他豈敢下如此決定?所以,袁紹必不會來,但久之曹操必退。”
“袁紹不會來,曹操為何又要退?”
張繡不懂這些機關算盡的謀士腦袋都怎麼長的,但有些東西,他還真不得不信。
沒辦法,事實證明,這些人有時候說的是真準。
“曹操不敢賭!”
賈詡算的是人心。
曹操擔心袁紹萬一抽風呢。
“報!曹軍退了!”
二人正討論,忽有城上了望的軍士大喊。
張賈二人循聲望去,果見遠處的曹營似乎正在後撤。
“速速派人去一探究竟!”
張繡左右有一人,生得虎背熊腰,身材寬大,名胡車兒。
胡車兒接令,立刻安排吊籃將幾名斥候從城牆放下。
半個時辰之後,有斥候回報,曹軍正在大營集結,不知何故。
張繡道:“再探!”
探子走後,張繡疑惑道:“莫非曹賊後方出了變故,此時出變故,莫不是荊州兵馬來襲?”
賈詡不是神仙,他當然不能僅僅憑藉曹營的這一點點動向便妄下結論,於是道:“將軍可再探!”
幾次斥候回報,都沒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直到當夜子時,才有斥候探到虛實。
“報!荊州兵馬夜襲曹營,曹軍佈下伏兵,雙方正在大戰。”
“領兵者誰?兵馬多少?”
“屬下未敢靠近,僅憑對方火把看見有蒯字大旗,皆操荊州口音,人數怕有上萬。”
張繡一聽,只覺精神一震。
“定是荊州蒯氏兄弟,隨我出城!”
張繡正要出城,卻被賈詡攔住。
“將軍!事發突然,唯恐有詐,不如先遣一軍探明虛實不遲!”
張繡對賈詡雖說不是言聽計從,但對他的意見也很重視,於是遲疑片刻道:“胡車兒!你先領兵三千前去,若探明虛實,即刻來報!”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