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大明女子乘坐公共馬車
劉通收拾了行李,左邊手提箱,右手戴上帽子,妻子在門口抱著未滿週歲的么兒,家裡請了兩個女傭,所以劉通並不擔心家裡事情。
“我去京城大概要一個月後才回家,二姑娘年齡大了,在學堂裡經常去同學家玩,本也不算什麼,可到底是女孩子家家,上回就很危險,所以你還是要拘束一下她。”
兒子最終沒有當兵,去了京城國子監讀書。
兒子的事情,劉通並不擔心,反而隨著女兒的年齡大了,讓他操心的事情多了起來,如今社會上倡導女子也有上道學的權利,受到了皇太孫殿下的稱讚。
妻子是傳統的女性,相夫教子,卻又享受著新城區的城市建設福利。
不同的環境,帶來不同的生活方式。
穿著長裙的婦女,懷裡的孩子很安靜,好奇的看著門外。
“夫君的囑咐,奴會記住的。”
“嗯。”
“你也照顧好自己。”
“我走了。”
劉通不捨的轉身離去。
新城區的街道上,幾名巡檢丁差按路線,不定時的巡邏,可能是走累了,坐在小廣場的木凳子上,木凳子旁邊的煤油路燈已經滅了。
每日的傍晚,更夫們會用特製的長杆子,往煤油路燈裡頭灌入煤油,剛剛夠燃燒兩個時辰的,當煤油燒完就會自己熄滅。
玻璃是海外貿易中的搶手貨,價格賣的不低。
而在大明因為是民生物資,所以定價很便宜,成為了社會普及的產品,於是有了許多生產玻璃的工廠,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小廣場是平整後的土地,鋪設了磚石,留出了許多的泥土地,還有沙坑。
幾家在學走路的孩童,身邊多半是老人,還有幾名年輕的婦女,一邊聊天,一邊看顧著自家的孩子,摔跤了,有的孩子會哭,有的孩子自己爬起來。
“你家的孩子一點也不嬌氣。”
婦人稱讚的說道。
“傻的很,都不知道哭,會哭的孩子才聰明呢。”
各自誇耀對方的孩子。
小廣場上其樂融融。
並不是所有的婦女都會成為家庭婦女,北平城周邊的農民,可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大片井制度改革的最徹底,農民可是讓人羨慕的職業。
工人家庭有的雙職工,也有的單職工。
雙職工的,會把老人接來,養老之外,幫忙照看孩子,單職工的,說明家中沒有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或者去了其他兄弟家。
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
但是大明的儒家思想有進步,還有一些保留,尊老之道上,沒有哪家敢虐待老人,不但會被鄰居們歧視,更會引來官府的處罰。
所以這一自然現象,在大明被扭轉了,屬於社會文明的體現。
“劉大家。”
“您這是要出遠門啊。”
人們看到了劉通,見到他的裝扮以及帶著的行李,紛紛彎腰行禮,並且笑著招呼道。
劉通連連點頭。
“因為公幹,在下要去京城一趟。”
非禮勿視。
劉通遠遠的向婦人們回禮,快步的離開,不想和婦人們產生過多的交集。
見到片坊裡最有名的文化人,婦人們都很熱情。
留個情面,說不定日後還能關照自己的孩子。
來到了站臺。
片坊里長期生活的人們,大多互相認識,紛紛各自抱拳行拱手禮,也有彎腰行作稽禮,也有人舉了舉手,簡單的打個招呼。
“劉大家。”
“周師傅。”
“王師傅。”
鐵軌上的公車終於來了。
人們排著隊上車。
都是左鄰右舍,誰都會照顧自己的形象。
只有人口流動大的地區,以及不夠富裕的條件,才會出現許多的行為,而穩定的地區,會有已經默契的社會習俗,並且隨著經濟越發達,秩序越井然。
眾人各自掏出一厘錢放入錢箱,然後尋找座位。
但是座位明顯不夠。
“請。”
“我很快就到了。”
每一個站臺大多數如此。
因為每個站臺搭乘的乘客們,多是相熟的人。
當公車進入鬧市區才有改變。
北平和京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