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的太多了,以後就給不起了,可也不能少給,給少了又會不滿意。”
朱元璋祖孫三人,圍繞軍功的封賞問題進行著商議。
“還不能給差的地方,真要是給差的地方,心裡必然埋怨,大伯在世的時候,可沒少埋怨過皇爺爺。”朱高熾笑呵呵的說道。
“給吧。”
朱棣嘆道。
“給哪裡?”
“給宣慰司,如沐晟。”朱元璋給出了主意。
聽到朱元璋的提議,朱高熾倒是有些心動,覺得可行。
沐府世襲雲南數百年。
雖然子弟後來不成器,可雲南穩定了數百年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後期不少宣慰司的脫離,也是因為明亡清興之際導致的。
“皇爺爺怎麼改變主意了?”
朱高熾好奇的問道。
大明有宗室爵位,功臣爵位,外戚爵位三種。
宗室爵位最高是親王,六世以下皆授奉國中尉,不再降爵,從六品。
外戚爵位是給誥而不給券。
功臣爵位分為五等,依次為公、侯、伯、子、男。
雖然革除了子、男二爵,實際上世襲的千戶與百戶,等同於子、男二爵,地位還要更穩固。
與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功臣爵位只有爵號和食祿,並無封邑,唯獨沐府是意外,世代鎮守雲南。
“疆域太大了,你又防備宗室,總要有自己的力量吧。”朱元璋不滿的說道。
聽到朱元璋的抱怨,朱棣和朱高熾都沒有接這個話題。
朱棣心想自己都是這般上位的,如何容得實權的親王們,朱高熾想的是宗室爵位待遇太高了。
俸祿倒不算什麼。
哪怕是親王也不過是萬石,也就是五千兩銀子的年俸,可是佔地多啊,仗著身份田地世代傳襲兼併下來,有的親王竟然有數千上萬傾地。
農業是工業的根基,農業穩,工業就不容易破產。
農業是必須控制在國家手中的。
“皇爺爺制定的規矩,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兩種,一種是隻授終身,沒有世券,一種是可以世襲,有世券,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並且以軍功封爵的世襲爵位只能傳給身體健全的後代,以保障不養不能為國效力的勳貴。”
“孫兒建議不再給世襲,世襲的勳貴,最後養出來的只有廢物。”
朱高熾肯定的說道。
世襲的勳貴,對宗室必然是忠心耿耿。
大明的政治佈局中,京營的兵權始終掌握在世襲勳貴的手中,文官勢力最盛的時期,也沒有控制全部京營的兵權,最後仍然是控制在皇帝的手裡。
可這樣的格局,保障的只是皇室的地位。
無論什麼朝代,最後的京營都養成了廢物,以史為鑑,朱高熾必定要改正。
“國公的下一代,降級為侯爵,侯爵的下一代降級為伯爵,伯爵的下一代降級為子爵,子爵的下一代降級為男爵,男爵只承襲三代,三代無功者除爵。”
從國公到男爵就是六代人,加上三代男爵,合計八代人,兩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如此漫長的時間,優良的家庭環境,而子弟沒有一個能獲得功績維持爵位的,才會徹底脫離勳貴階層。
這樣的廢物家庭,大明不養,也對國家帶來不了麻煩。
厲害的人,自然能建功立業,重新光復門楣,或者延續家族的階級。
恢復子爵和男爵,則是補償取消世襲千戶和百戶。
底層軍戶們可以世襲,獲得良好的兵源。
大明計程車兵不是不能打仗,是大明國家財政破產,說明軍戶制度是沒有錯的。
而軍戶受到剝削,則是他們頭上的百戶和千戶權利太大,朱高熾要去掉這個階層,和民間片坊自治一樣,基層軍戶也施行自治。
“給封地?”朱元璋問道。
“給。”
朱高熾點頭說道:“但是隻安排在宣慰司,並且由官府治理,或者由朝廷直接發放俸祿,並且非軍功不得封爵,承襲爵位者必須參加考核,考核透過才能承襲爵位,想要出仕則必須從軍隊基層做起,給予重點培養。”
打仗可以光宗耀祖。
功勞立的越大,獲得的爵位越高,當達到了國公時,至少讓子孫後代兩百年享受榮華富貴,又給予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培養環境。
如此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