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西邊不亮東邊亮(2 / 3)

更是大舉入侵狗奴國,有滅狗奴國的動作,所以我大明才興兵討伐不臣,既然天兵天將已至,豈能是你們說和就能和的。”

聽到大明皇帝的指責,幕府的使者極力解釋。

戰場上拿不到的,豈能指望談判桌上能得到,又不是清朝,註定了幕府的使者失望而歸。

得知大明皇帝的態度,幕府方面也不再抱有僥倖。

倭國的地域有八塊。

北海道,目前還是蝦夷人的地盤,但常年遭受幕府大軍的打壓。

東北,倭國本島與北海道隔海相望的地區。然後是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

九州和四國以及北海道是島嶼。

九州已經被狗奴國劃分給了大明,改名為筑紫。四國名義上歸為狗奴國,其實也落入了大明手中。

倭國本土南端叫做中國,如今是狗奴國的領土,近畿因為戰事的原因,落入到了明軍手裡,幕府的文武退到了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的南邊是關東,北邊是東北。

東北最北端的青森地區遭受蝦夷人的屠戮,其餘的秋田、山形、巖手、宮城、福島五地見指望不上幕府大軍,為了保命只能自己組織人手對抗。

所以東北地區的物資和青壯指望不上,當地自顧不暇,根本不會理睬幕府的要求,等於如今幕府手裡只有中部和關東兩塊地區。

關東真正發跡的時期,應該算作江戶時代。

江戶幕府把江戶當做自己的治理中心,後來改成東京,成為了後世日本的京都,能有如此的待遇,不光是因為政治原因,包括江戶豪傑們的興起是偶然也是必然。

關東有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地理特徵是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溼潤,土壤肥沃,適合農業和工業發展。

以前倭國的人口和文化集中在南部地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北擴,其實十五世紀初,關東地區已經具備了飛躍的基礎。

也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後世崛起的江戶豪強們統領了幕府,掌握了倭國的政治大權,靠的就是開發後的關東平原,手裡有糧哪怕打了敗仗也能很快恢復實力。

簡而言之。

關東地區有足夠支撐幕府的能力,可偏偏幕府方面在關東地區沒有足夠的威信,憑什麼把白花花的糧食送給你幕府啊。

中部地區因為靠近近畿,幕府在當地的影響力很大,倒是比較支援幕府,而關東地區在幕府和京畿沒有什麼政治權利,並且被人看不起。

為了拉攏關東地區,幕府方面大肆升官以拉攏當地的豪強,基於此,當地的豪強們才痛快的奉送上了錢糧,並且拉出了自家的軍隊。

想要發展工業,必須具備大一統的穩定社會環境。

這是西方學者提出的理論。

那麼後世的日本也是如此,加強了日本天皇的影響力,各地倒幕,統一了日本的社會環境後,日本成功的進行了工業革命。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大一統的社會會讓社會分工明細,生產力發展更有效率,但是呢,組織力度上的要求很高,如果朝廷經濟破產,帶來的後果很大。

反觀地方割據態勢,雖然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但是上下限都不大。

這也是為何春秋戰國一個諸侯國,長期的進行打仗,並且能堅持到打完了青壯後,還能拉上老弱婦幼,而越是大一統後期的國家,當朝廷經濟不行的時候,反而拉不出一支軍隊出來。

狗奴國軍隊在近畿和都城殘暴的行為,讓中部和關東地區的大名們只能選擇支援幕府,所以遭受了慘敗後的幕府,除了重新收集從前方逃回來的潰兵,加上各地大名的支援,重新集結了七八萬的大軍。

七八萬的大軍雖然聚在了身邊,可是沒有統一的號令,士氣不一,與當初幕府手裡的近二十萬大軍不可同日而語。

明眼人都知道,以前兵強馬壯的二十萬幕府軍都無法打敗明軍,更不提如今七八萬的雜牌軍了,失敗只是遲早的事情。

沒有人認為明軍會失敗。

從大明學者們到百姓,所有人都認為明軍很拿下勝利,包括商人們同樣如此認為。

合記舉辦的交流會上,數百家大小商行參與,六十餘歲的張薄比年輕時候低調了很多,記者好奇的問道:“很多商號雖然沒有掛名合記的牌子,其實屬於合記或者合記的下屬商號,是不是所有的地區,海外每一塊土地上都有合記的企業?”

張薄笑呵呵的回應說:“我們是大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