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土官治理的百姓稱之為土民,不同於有大明籍的百姓。
“為了防備倭國的侵略,朝廷會增加在狗奴國的駐軍,並且加強蝦夷人軍隊的兵備,如果形勢到了最後一步,大明軍隊不會袖手旁觀。”
“打仗是第一步,治理是第二步。”
“大明工局體系全體成員,要為筑紫都司,四國島,以及倭國戰事結束後做好善後。”
“從今日起,工民聯合部一切登記的人口暫停發往其餘地方,接下來由朝廷統一規劃,未來全部遷移到筑紫都司、四國島、倭國、狗奴國,計劃十年內遷移至少五百萬的人口。”
“嘶。”
第一次聽到這個要求的掌櫃倒吸一口涼氣。
以前的倭國整個人口推算才一千幾百萬,數十年下來經過不停的消減,雖然已經不足一千萬,卻仍然是龐大的數字。
而朝廷竟然要遷移至少五百萬口過去,以海外平均至少一百多畝土地的分配,等於整個肥沃的土地都要分配給大明人。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哪怕是大明工局的體量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物資。
人口不是透過輪船送到倭國就可以的。
首先是要穩定當地,剿清地方上的勢力,然後分配土地、下發糧種、耕牛、農具、幫忙搭建房屋、從吃到穿方方面面都要照顧。
滿足五百萬人的需求,不是三五日,也不是三五月,而是至少一兩年。
大明工局又不是印糧票的機器。
而且光糧票也沒用啊,需要的是物資。
“經過多方的討論,大明工局暫停在高麗、南洋、塞北地區,除了奴兒干都司的鐵道修建計劃外,以維持目前態勢為主,各項發展計劃暫時延緩,全力以赴達成五百萬移民大計。”
徐寧聽到後愣了愣。
這可不是好主意。
大明工局看起來很龐大,其實面對的競爭也很激烈。
國內有合記、合眾等商行競爭,海外有大明商行的競爭。國內還好,背靠朝廷好乘涼,還能維持穩定,高麗那邊就是因為大明工局的臃腫,最後還是靠著朝廷才能吃到高麗的利益。
但是別人又不是傻子,吃了虧就會想辦法應對,所以興起了股行,一個個商人開始抱團,也學會了打造商幫圈。
一個商人好對付,那麼一百個商人以及他們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就不是大明工局可以輕易藉助朝廷關係打壓的物件了。
你有關係,人家也有關係。
如今大明軍工放緩在海外發展的腳步,別人可不會跟著放緩速度。
雖然想到了這個道理,徐寧卻沒有提出來。
他雖然還不老,可是已經半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麼大的政策問世,背後必然涉及了無數的人,亂說話會得罪人的。
倭國不是小國。
對於倭國的戰事,市井的百姓們並不清楚,他們只看到報紙上關於倭國的訊息變得多了些,至於上層的精英們已經開始了競爭。
誰都希望能在這場盛宴中瓜分到不比別人小的一塊餅。
大明工局這些年來在海外的擴張,成於朝廷政策的支援,可是數十年的安逸下來,面對抱團的商圈競爭,更加靈活的方式,大明工局應對的逐漸吃力。
所以這一次大明工局打定了主意集中力量和資源,要徹底吞併攻打下倭國的戰後利益,只要達到了壟斷的目的,這份大餅讓大明工局至少可以吃數十年。
虎視眈眈的不光是大明工局,包括高麗的聯記商圈也盯上了倭國。
資本的發展最後是高度的集中。
高麗多家的商行透過漢城的股行最終集資到了聯記,許多商人都在聯記有股份,他們都希望聯記能多掙一些,聯記成立的時間最短,可是融合的速度卻最快。(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