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派出了使者,奔赴暹羅,爪哇,琉球,高麗等藩國。
高麗分成了兩部。
李成桂的四兒子與五兒子各自領兵敵對,可在大明的約束下,又不敢妄動兵戈。
三兒子不問政治,但是流轉於四弟和五弟之間,為他們疏通關係。
政變的時候。
老四和老五互相不服,因為二哥沒有嫡子,所以把王位讓給了他們的二哥。
沒想到明軍來了,插手了他們的矛盾,把高麗一分為二,讓他們各自帶領,不允許生出兵戈,導致百姓陷入戰火。
一招就把他們釘的死死的。
當初他們的父王,可是敢抗拒大明的存在,如今關押了他們的父王,結果形勢一日不如一日。
雖然看得清楚大明的用意,可礙於當下的形勢,無論是懷安公李芳幹,還是靖安公李芳遠,他們都不敢得罪大明,生怕大明支援對方。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二代高麗國王李芳果並不是甘心當傀儡的性格。
他自己是沒有嫡子,可他是有庶子啊。
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實力,如果敢立自己的庶子為世子,不但沒有作用,還會讓自己的兒子們陷入死亡的危險。
所以使用了個計策。
老四和老五分別控制了左右禁軍,他故意讓老三掌領中軍,可沒想到,老三也不是傻子。
無論是二哥,還是四弟五弟當上國王,他都沒有任何更大的好處,何必趟這個渾水。
雖然李芳毅名義上掌管了中軍,可並沒有為二哥奔波,導致二代高麗國王仍然沒有自己的軍隊。
現在明軍來了,在漢城駐守了一支水師,給了李芳果底氣。
雖然沒有魯莽的立下世子,可他也回到了漢城,並且帶上了自己的父親李成桂。
在漢城對明軍水師極力的拉攏,大有藉助大明軍隊加強自己地位的意思。
三個兒子的胡鬧,讓朝鮮變回高麗,高麗分成了三股勢力,讓大明不費吹灰之力就掌控了朝鮮,氣的李成桂差點要吐血。
大明禮部官員楊忠抵達了朝鮮,帶來了大明徵伐藩國安南,昭告天下的《檄安南官吏軍民文》。
“二十條黎氏父子的罪狀,皆有細緻的條文,他們屠戮宗室,自立為王,因此上朝代為討伐,高麗可有意見?”
楊忠恭敬的問道。
殿內的李芳果連忙搖頭。
“上朝討伐安南,高麗上下全體支援,高麗願意出兵出糧。”李芳果主動說道。
大明討伐安南好啊。
自己是高麗的國王,看以後誰敢推翻自己,大明會派兵討伐,為自己主持公道,安南是前車之鑑。
李芳果真心的支援。
不光是高麗支援,所有的藩國都支援大明此舉。
沒有哪個王室支援安南黎氏父子,因為他們的立場決定了他們的思維。
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與地區,對於大明討伐安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不光是大明內部全體支援收復安南,包括整個天下,都在支援大明興兵伐之。
這就是正義。
天降正義。
乃至雲南、廣西的土司們,他們並沒有抗拒朝廷的徵派,接到詔令後,很快派了自己的土兵。
雲南的土兵由沐晟帶領,廣西的土兵由張輔帶領,朱能抵達廣西后,命人把檄文製作成木牌。
無數的木牌順著安南縱橫交錯的河流,傳遍了安南。
安南的華族們,這次知道大明即將征伐安南,並且為何要征伐安南。
此時的安南已經緊張了起來。
黎季犁並不是剛剛興起的勢力,而是繼承製陳叔明的勢力,透過數十年的掌控,控制了安南的方方面面。
他所掌握的勢力,碾壓安南所有的勢力,沒有人可以抗拒他。
早在陳叔明死後,他就有防備大明徵伐他的準備。
整個安南,凡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均要服役,兵源成倍遞增。
這也是安南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適合游擊戰的環境不提,更是糧食產量豐富,為游擊戰保障了糧食來源。
後世的安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每年卻能出口大量的大米。
當然,隨著安南的經濟發展,每年會進口大量的飼料糧,用來發展養殖業。
但那是後世人均肉類食品大幅增加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