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
“大明計程車兵,你們看了感覺如何?”
黎季犁關心的問道。
他的大兒子在外地帶領軍隊,身邊陪著的是他的小兒子黎漢蒼,小兒子的生母,是公主出身,有安南王族血脈。
“精兵。”
左聖翊軍的將領胡射說道。
“精挑細選出來的罷了。”黎漢蒼自信的說道,他認為是大明為了揚國威。
胡射聽到小王子的說法,並沒有提出懷疑。
黎季犁皺眉沉思。
作為安南的實際控制者,還不是王族出身,比起他的老丈人,他更不佔優勢。
而安南各方面的反對勢力,能被他一一擺平,可見其才能。
大明和安南之間的聯絡並不算少。
可能是漢人的天性。
只要是能種地的地方,對漢人的吸引力非常的強大,所以安南的前世今生,充滿了向外擴張的動力。
唯獨到了明朝,因為明朝建立的宗藩體系,大量周邊的勢力向大明稱臣,引起了安南的不快。
安南華族的眼中,這些地區根本不算國家,只不過是蠻夷而已,部落的存在。
南邊的占城,寮國,柬埔寨,暹羅等都應該是安南的勢力範圍,並且一直在努力中。
歷史上也先後吞併這些地區,例如占城,此地未來徹底被安南吞併,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
因此對於大明的變化,黎季犁聽過一些訊息,引起了他的很大注意力。
“他們的火銃情況,比我們的火器怎麼樣?”
“沒有使用過,無法得知。”
胡射搖了搖頭,不過又說道:“不過看起來很美觀,他們每個人的火銃,從肉眼看不出區別。”
黎季犁臉色更難看了。
安南不是未開化之地,本就是從北方遷移來的漢人,讀書人讀的是四書五經,和內地的讀書人一樣,同樣的科舉制度。
本地華族說話的口音,與大明地方的方言無二。
所以安南的生產力很高。
在火器上有自己的發展,手銃與火銃都有,而且編制出神機槍炮法,並不比大明本土的差。
大明與安南在火器上互有借鑑,各有優勢,取長補短。
不像東南亞別的國家,主要從大明學習到火器,並沒有太多值得交流的技術。
這也是安南在東南亞稱王稱霸的底氣。
所以三言兩句之間,聽到說大明士兵使用的火器,肉眼看不出差別,黎季犁深知其中的威力。
“讓黃晦卿去應對大明的使團。”
黎季犁做出了決定。
黃晦卿也是華族,安南的大臣,心向中華的人,由他出面,可以安撫住使團。
黎季犁又向小兒子悄悄交代了幾句。
大家同出一脈,有哪些軟肋可以拿捏,黎季犁心裡門清,大明的讀書人就不貪了?
朱高煦派來的使團,受到了濃重的歡迎。
最重要的是這裡的人和國內一致,楊渤和安南的官員們飲酒作詩,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歌。
安南讀書人的詩歌水平不低,甚至在當下,明初的時期,總體上反而強過大明本土的讀書人。
宋朝亡國時,少部分遺民去了高麗,一部分遺民去了倭國,大部分湧入了安南。
新老華族,萬眾一心,奮力抵抗,三次打退元朝入侵者,保住了中華文明最後的一片淨土。
來之前的忐忑消失的乾乾淨淨,結交了許多的朋友,出身大戶之家,這些人張口閉口中國,讓楊渤非常的高興。
當楊渤返回的時候,大批的安南官員送行,為他們準備了好幾輛大車,上面裝滿了禮品,並派了安南計程車兵護送。
回到廣西后,楊渤才得知高陽郡王患病臥床,此時,因為朱高煦的病情,人們都顧不上其他。
加上已經是年關,所以楊渤沒有去京城,直到開春後,朝廷派來了大夫,還有來了解廣西,安南情況的官員。
布政司的左布政使楊鏞出面,告知有人出使過安南,隨後楊渤被請了過來。
楊渤把他在安南打聽到的,以及見到的情況詳細的告知,那官員確認後,連忙把訊息送回了京城。
金州的大夫們,圍繞高陽郡王的病情,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是溼熱痢,理應治以清腸化溼,調氣和血,用芍藥湯緩治。”一名大夫說道。
“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