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邊眺望。
賀虎沒有選擇北平國子監,經過與母親的商議,最終來到了京城,賀虎想要擺脫舊的環境,來到了京城後,新的環境和景色,每日都讓賀虎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這裡的山水真漂亮。”
“北方的學校多馬課,南方的學校多水課,是地理和環境決定的。”賀虎與同學笑道。
隨後。
眾人返回了國子監。
國子監收費。
每年的學費高達十五元錢,一般的人家甚至供應不起,不過國子監有助學金,以及各項獎金,只要有能力的學生,絕大部分都能獲得這些獎勵。
讀完四年的學業綽綽有餘。
還有一種是民間捐款,不少的商行每年會向國子監捐助。
不過這些款項由學校統一收納。
大明四所國子監,去年結業的總人數不到一萬人,這個數字很低,如果按照四十年的工作時間,也不過維持四十萬人而已。
光維持官府的需求都不夠,更不提各組織和機構,大明工局以及民間商行的需求。
特別是教諭的缺口。
隨著學校制度的健全,除了學校的建設資金,最重要是的教諭力量跟不上,成為了目前大明的難題之一。
——
文華殿。
朱棣坐在上方,朱高熾與大臣們立在下方。
楊士奇歸京。
在南洋呆了數年的楊士奇,中途得過痢疾,靠著北平和金州的醫學,喝著草藥熬了過來。
交趾總體已經穩定,年餘沒有了叛亂。
占城都司最近半年也消停了。
交趾到廣西的鐵道已經通車,楊士奇提議修建大明只通寮國的鐵道,並且提出了南洋的隱患,緬甸以及暹羅的不穩。
“只要這條鐵道修通,那麼整個南洋都將徹底掌握在朝廷手中。”
楊士奇自信的說道。
與之相對的是楊溥,一臉的苦容。
因為七省總督胡廣的書信,信中也說要修通亦力把裡行省到撒馬爾罕地區的鐵道。
鐵道的好處誰都知道。
特別是前些年的時候,太子殿下提出用修建長城的精神修建交趾與廣西的鐵道,經過小十年的時間,終於通車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許多人認為修建西部鐵道和南洋鐵道沒有問題,關鍵是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朝廷能否下定這個決心。
鐵道工程部的徐寧,如今也已四十餘歲,不復當年的年輕。
可是與其他的大掌櫃不同,徐寧一直穩坐鐵道工程部第一交椅,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修鐵道,靠著修鐵道成為了國家重臣。
可謂是前無古人。
徐寧一言不發。
修不修鐵道,他說的不算,別人說的也不算,要看太子殿下的心意。
朱棣也看著長子。
朱高熾沉默的思考。
鐵道當然是要修的,可是以大明目前儲備的國力,以及生產力的高度,修建西部鐵道和南洋鐵道,實在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至少要邁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社會,機器生產機器。
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技術,大明都欠缺積累。
機器生產機器,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句話,代表的是社會的質的區別,已經不是傳統社會能達到的,需要機器充分代替人力,並且方方面面的技術跟進,已經經濟的大發展。
江淮地區的經濟社會,有很大的短板。
小農經濟太發達了。
簡而言之江淮地區,那些因地制宜出來的大量作坊,因為人們的勤奮,竟然能與工廠分庭抗札,起碼一些行業是如此的,說明那些工廠在生產效率上沒有徹底被釋放。
所以朱高熾想的是國內的問題,而不是國外的問題。
特別是大明當下市場的繁榮,讓第一波試探外部發展的商行們,獲得了部分的資金後,又轉過頭來爭搶國內市場,與朱高熾的目標背道而馳。
簡而言之。
國內太香了。
用什麼樣的方式,引導市場誕生需求,迫使資本的腳步走向海外,探索未知的大海。
必須要有利可圖才是長久之策。
例如蒸汽機的大規模運用,就是北平市場的改變,導致出現了蒸汽機的需求,才有了後期的成果。
前些年的社會資源分配手段,從上至下的引導,目前看來已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