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明自己的路(1 / 4)

遼東。

無數閹工們修建的鐵道,讓遼東地區的鐵道里程佔比率是大明全國最高的,乃至於人煙稀少的奴兒干都司地區,也有一條途徑開原,深入四平懷德等地區的簡易鐵軌。

大量的木材透過鐵軌運輸到金州,送入各個工廠以及船塢,乃至透過金州的碼頭,送到各大沿海地區。

開春後。

碼頭外的漁船紛紛出海。

仿造宋朝大型漁船的原理,製造出來的六桅大船,目前是金州漁業主要的船型,這艘宋代六桅漁船,不光有高效率的儲存魚類的船腹,哪怕是六級風浪時,也能保持時速二十公里,並且漁船的兩舷有撥水板各兩塊,即使逆風,也能“之”字形向前行駛。

當金州船廠複製出來後,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船型。

不過使用蒸汽機的並不多。

因為相比較而言,這類船型已經足夠當下漁民們的需求,投入更大的資金使用蒸汽機,不能為他們帶來額外的收益。

千帆過盡,留下無數的波紋。

一名學者帶著自己的三名弟子,乘坐一艘大型漁船出海,弟子們興奮的教著漁民們,他們的先生復古出來先民們的漁歌。

大海上閒來無事。

最有經驗的船老大尋找漁源海域,學者跟著船老大在一起,弟子們開始和船員們侃大山。

“古代有兩個時期是漁業的高發期。”

“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吳地,一個是宋朝時期。”

“范蠡知道吧。”學生笑著問道,有船員回答知道,著名的西施故事,誰能不知道範蠡呢。

學生又笑道:“他可不光是西施的相好,還是是養魚的鼻祖,被稱為“漁父”呢。”

船員們更喜歡聽相好的故事。

學生們也無所謂。

花邊新聞麼,學校裡同樣最喜歡傳,至於有沒有實證,管他的,侃大山還要講證據,什麼地方還有這樣的規矩不成。

於是話題開始了下三路。

船首。

學者聽到後面傳來的笑聲,嘴角也忍不住露出微笑。

船老大卻笑不出來。

“先生,江淮的漁業興起,會衝擊我們嗎?”船老大關心的問道,聽到先生說的事情,他連漁情都不在意了,一兩次的收益,並不會讓他動搖。

學者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好搖了搖頭。

“要看社會總盤子的體量。”

隨後又解釋道:“如果盤子的體量不變,多了江淮地區養魚業的興盛,必然會影響你們這裡的市場,如果盤子的體量變大了,就不會影響你們這邊。”

弟子們雖然說的玩笑話,可內地人工養魚的記載,最初的確是范蠡。

隨著內地人工養魚的發展,到了唐朝時已經很興盛,南方的漁業生產發展基本形成了與耕作、蠶桑“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

例如聖歷三年崔融說“江南諸州,乃以魚為命。”

景龍元年,李義上疏也談到“江南水鄉,採捕為業,龜鱉之利,黎元所資。”

當時有很多人從農民階層中游離出來,成為專業的漁民。

唐代漁業生產的發展進步,當時詩人給與瞭如實記錄和熱情讚美。

白居易乘船在松江行走,看到“水面排罾網,船頭簇綺羅”的壯觀;陸龜蒙筆下有了“處處倚蠶泊,家家下漁筌”的呈述;張籍也有了“一斛水中半斛魚,大魚如柳葉,小魚如針鋒”的描寫等等。

至五代,錢氏還特地設立了“漁戶”“蟹戶”等官職,專撐魚蟹事宜。

不過當時的養魚業主要以養鯉魚為主,鯉魚已經從野魚馴化成家魚,可是因為唐朝皇室姓李,因“李”和“鯉”同音,認為“鯉”象徵皇族而不能飼養,養魚業的發展遭到扼殺。

只是民間的智慧是偉大的,漁民大範圍找尋其它的養殖物件是很自然的事,草魚、青魚、鱅魚、鰱魚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試養。

於是有了後來宋朝內地人工養魚的高峰時刻,特別是南宋時期。

這個過程,又在前朝衰敗下來。

先生仔細的解釋,船老大也聽的很仔細,雖然先生很囉嗦,不過讀書人就是這樣,因為關心自己的利益,所以船老大很耐心。

先生平靜的說道:“在政治上,前朝的民族壓迫政策,在江南地區推行得尤為嚴重和徹底,滅宋戰爭中,前朝對歸降的南宋官吏或仍留任原職,以資招徠。”

“然而,這只是一時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