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帳汗國幅員遼闊。
最大的都城薩萊城,人口最高的時期,有將近七萬人口。
七萬人口的城池,已經是當時很大的規模。
修建了各色各樣的建築,從各國,以及前宋帶走的大量的工匠,也導致薩萊城為當地最大的手工作坊基地。
城內建有街坊,每一個街坊有從事一定的手工業生產的工匠們,他們沒有自由,成為各臺吉的奴僕,專門製造鐵器、農具、青銅器,其中以製作皮革和毛紡品最為發達,城內還有規模較大的熔礦廠等。
如此密集的作坊,而人口卻只有七萬,也說明了社會分工沒有形成規模,而且生產力有限,可就算如此,也讓金帳汗國成為巨無霸的存在。
雖然金帳汗國不缺少優秀的工匠,但是無法轉化成自己的生產力,沒有形成人材培養體系的迴圈。
百年來。
東邊的察合臺汗國的分裂,乃至東西察合臺汗國的內戰,最後帖木兒汗國的崛起,原本是重要的絲綢之路的途徑點,因為和東方經濟貿易的中斷,生產力大幅度下滑。
不光經濟遇到了問題,工匠們也日漸稀缺,不復當年的強盛。
為了獲得金錢和物資,金帳汗國的統治者們不得不依靠各地的藩屬國的國王們,特別是羅斯公國,那裡不但有自己的國王,還是有政權的國家。
這樣的藩屬國,明明具備潛在的風險,可金帳汗國不得不依靠羅斯諸公國,為他們負責各地的稅收,維持金帳汗國的穩定。
西部如此,東部同樣如此。
亞美尼亞王國、喬治亞王國、切爾克斯王國、哥特王國、克里米亞王國、克里米亞哥特王國和其他大小王國,只要他們繼續表示敬意,金帳汗國的統治者承諾,這些附庸國的人永遠不會併入金帳汗國。
歷史上。
東部的哈薩克人,要在十五世紀中葉時期脫離金帳汗國,成為獨立的國家。
他們當時受到東察合臺汗國的也先不花二世與羽奴思的支援,從自己領地蒙兀兒斯坦的庫齊巴什劃出,供哈薩克人居住,基於此哈薩克人正式立國。
東察合臺也先不花二世,說起來又和如今追隨大明打仗的沙迷查干頗有干係。
歷史上沙迷查干的父親黑的兒火者,是東察合臺的大汗。
兩父子為大明平叛入侵哈密的鬼力赤汗,鬼力赤汗是瓦剌分裂出來的一支勢力,下毒殺害了大明在哈密所封的忠順王安克帖木兒。
當時正是帖木兒勢力最強的時期,沙迷查干的父王為了自保,送了帖木兒不少的物資,以供應帖木兒西征,到了沙迷查干登上汗位的時候,因為和大明深厚的關係,不光頻繁的官方往來,還有大量的貿易。
而帖木兒已死,帖木兒汗國四分五裂,沙迷查干想借助明朝的力量,西征帖木兒汗國,恢復察合臺汗國舊域。
只是朱棣勸住了。
朱棣又不是傻子,不可能放任沙迷查干吞併帖木兒汗國,否則將會是比帖木兒汗國更大的威脅,所以朱棣告知要審度而行。
不久,茶迷查干去世,他的弟弟馬哈麻受大明冊封承襲汗位。
再後來馬哈麻去世,他的侄子納黑失只罕繼續受明朝冊封為汗,只是納黑失只罕在位僅兩年,就被其表弟歪思所殺。
歪思自立為汗,也就是歷史上的歪思汗。
之後,東察合臺汗國政局動盪,歪思汗同叔父失兒馬黑麻之間為爭奪汗位征戰不休,但也是這段時間,才給了哈薩克人做大的機會。
歪思汗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也先不花二世與羽奴思繼續爭鬥。
也先不花二世送給哈薩克人土地,不光是為了拉攏對方,也是為了安撫他們,以贏得汗位的爭奪,可惜他很快死了,哈薩克人基於此,大肆吞併了也先不花二世的土地,借雞生蛋復興起來。
今非昔比。
沙迷查干王子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宣慰使,並且就在撒馬爾罕地區周邊的木鹿,也算是了卻了沙迷查干王子“歷史上”的心願。
但是呢。
蒙古人西征,不光帶去了東方大量的生產物資和工匠,還包括前唐時期在邊地留下的成體系的制度和文化,從物質上和經濟上滿足了先進文明誕生的基礎。
所以那些原本宋朝時期,還處於蠻荒未開化的土著們,上百年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同時也有了種族的觀念。
因此哈薩克人的勢力,仍然開始了崛起。
這個崛起過程,又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