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沒有反對。
穩定是重要的基礎。
無論古今中外。
穩定大於一切,並不是政治口號,而是治理國家的首要前提。
無論什麼樣的方式,只要保持了穩定,那麼就能有發展,包括南朝鮮的經濟大飛躍,根基來自於軍政府時期,泰國也是如此。
美國同樣如此,永遠是那兩幫人。
相反。
無論什麼樣的方式,只要不穩定,那麼必然導致混亂和倒退。
也是朱高熾最初的目標是南下,而不是西行的原因之一,南方雖然還未開發,可是同樣的努力,南方的土地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口,促進經濟的發展。
十分的力氣,五六年後,在中亞西亞只能收穫三五分,而在東南亞可以收穫十幾分,甚至二十分。
這是環境和時代造就的。
不過也有好處。
好處就是戰略方面,讓塞南行省,塞北地區,西域行省,亦力把裡行省等地成為了內地,可以降低軍事費用,全力以赴的生產。
這幾年來,幾地的人口和經濟快速發展,就是這些紅利帶來的。
只要沒有戰亂的風險,不少人願意遷移當地。
下午。
朱高熾回去了內宮,探望了徐氏。
徐氏已經臥床不起。
朱高熾內心很難過,大明的醫學雖然進步的很快,但並沒有質的飛躍,徐氏的病情,歷史上沒有治好,如今的大夫們同樣束手無策。
最傷心的是朱棣。
朱棣終於感受到了父親當年的痛苦。
朱棣從來沒有想過,小時候一起長大的妻子,會早早的離自己而去,內心忍不住的懊惱,這些年來,陪伴妻子的時間太少。
在撒馬爾罕地區的幾年時光,一日未見妻子,終於回來了,卻沒有想到會有天人之隔。
“父皇。”
朱高熾擔憂的叫到。
朱棣滿臉的憂愁,抬起頭來,竟然老了好幾歲的模樣,一點也沒有往日的威嚴,反倒是像尋常的老者,朱棣沒兩年就要五十歲了。
五十知天命。
古代五十歲為分界線,過了五十歲就算是老人。
時間真是公平。
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朱棣正當壯年,意氣奮發的藩王,才過去了十五年而已,真是可怕的歲月,哪怕是朱高熾,也忍不住的唏噓。
三十五和五十,猶如兩個時代,可只相差十五年。
十五年。
說長很長,可對於中老年來說,十五年彷彿是眨眼之間,隨著人的年歲越長,時間彷彿進入了快車道,眨眼一年就過去了。
朱棣收斂了心神,起身往隔壁走去,朱高熾立馬跟上。
在外間。
朱棣坐下後,恢復了面色。
朱高熾上前把文華殿的事情交代了一番。
朱棣沉吟片刻後,說道:“國事由你治理,內外放心,不過呢,撒馬爾罕地區七地,實在與眾不同,打下來不容易,治理更不容易。”
朱棣擔憂的說道:“最怕的是權臣啊。”
朱高熾點點頭,一臉的認可。
西疆七地與內地之間,相隔數千裡的戈壁,還有雪山阻斷。
歷史上無論是大明還是帖木兒,其實兩者都沒有這個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去攻打對方,所以後世的史學家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帖木兒為什麼要東征。
基於此,誕生了很多的猜測。
還有部分學者說其實只是藉著東征的名頭,實際上對準了欽察之地,也有學者認為,帖木兒最後一次西征結束,國內的矛盾已經掩蓋不了,所以藉助東征的名義,轉移國內的矛盾。
後者的說法有很大的聲音,因為帖木兒帝國的確是帖木兒死後,立馬分崩離析陷入了內亂。
古代能做到跨越的,唯獨唐朝和蒙古。
唐朝跨越西域三十六國,與對面的阿拉伯帝國交戰,蒙古則是跨越西域,一路西征。
當然。
兩者面對的環境不一樣,也不可同日而語。
大明如果不是自己的工業化改革,大大提升了國力,想要解決這個難題,也是非常的艱難的,如今雖然解決了這個問題,可環境的因素,當地長期的治理,的確容易造成割據的局面。
特別是七地能做到自給自足的時候,更有了割據的底氣。
所以朱高熾要設立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