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讓大臣們不適應的朱元璋(1 / 3)

朱元璋的疑問,讓朱高熾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要發展精神文明。

難道達成精神文明建設的手段之一,就是讓社會充滿各色各樣的活動嗎?

朱高熾想到了米國。

數以百萬計的人放棄了選票,同時選票又被數百萬的美元收買;選舉被許多人鄙視,又被少數人收買。

猶如英國的貪腐,充斥著整個社會,想盡了辦法也無法杜絕,海外殖民地更是禁止不了,花錢買官成為規則。

如何讓不同身份,各個階層的人們,形成共同的身份呢?

朱高熾看過一篇國外學者的文章,認為非常有道理。

教會大廳與拓荒車隊、學校操場和公共馬車、露營地和室外宴會、棒球場和熱狗攤……

正是這些豐富而又不斷激增的公共空間,推動了人民的意識。

所以並不是法律條文規定,就能有了精神文明的建設,而是需要全民參與的。

如何全民參與呢?

社會活動。

因為這是人性決定的。

社會活動越繁榮的社會,人們更加的自信和寬容,並且具備主動性和抗奮性。

反之。

社會越枯燥和麻木。

所以不要小看了聚會、宴會、郊遊、體育活動、賽事、學校操場、廣場、花園、交友……

這些場所和人們的交流方式,蘊含了人類的精神文明發展。

同樣的道理。

正因為中國古代有發達的交流方式和活動與賽事。

爬山、踏青、辦社、聚會、學校、社火、祭祖、祠堂……全民參與的程度之深,才有了古代發達的文明。

文明從來不是某個方面,而是相輔相成,交織緊密,包含方方面面的。

更要明白。

人類文明的發展,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資訊不斷的交流。

人們聚集在一起。

哪怕是一場普通的聊天,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行為,但蘊含了社會的本質。

朱高熾沒有如此回答朱元璋,因為他明白,朱元璋擔心的本質,其實是鋪張浪費。

農業社會理念與工業社會理念的碰撞。

五十年代的人與九十年代的人的思想火花。

“人們有了工錢,不拿出來消費,商人們又如何賣出去商品呢,商人們賣不出去商品,他們就沒有錢給人們發工錢。”

“那麼工人們不但無法消費,他們連工錢都沒有了。”

朱高熾簡短的幾句話,讓朱元璋呆住了。

他覺得不對。

看見朱元璋的樣子,朱高熾想起了自己的爺爺。

小時候。

爺爺很樸素。

童年的夏天,就是在農村長大。

所以朱高熾知道如何與老人打交道,搶先笑著說道:“以前人們集中在土地,靠著作坊與手工來製作商品。”

“礦產資源貴,製作成本高,而農民們負擔不起,因此提倡節儉,需要省吃儉用,把東西都存下來。”

“但是如今把人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集中到了工業和礦業,隨著技術的發展,礦產資源越來越便宜,工廠的規模,最終形成礦產資源便宜,製作成本低,農民和工人負擔得起。”

“那麼農民和工人他們購買的商品越多,商人就能請更多的工人,更多的農民變為工人,又促進了人均田畝的增加,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最後又提高了消費能力。”

就像回到了北平。

朱高熾也會經常碰到不能理解的朱棣,又回到了上課的時候。

朱元璋不是頑固不化的人。

不能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是達不到朱元璋的程度的。

只不過因為朱元璋的眼界已經超過了大明絕大部分人,所以才有了他喜歡向別人講道理的習慣。

如今聽到另外一套理論,朱元璋開始沉思,隨著朱高熾的思路去思考。

“工業發展沒有上限,形成了如此的良性迴圈,社會生產力就會不斷的突破。”

“這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本質區別,農業社會的土地產能有限,因此社會生產力有上限,而且上限不高。”

“那也不能浪費。”

朱元璋搖頭道。

“當然,浪費自然不能提倡,不過舉辦賽事可不是浪費,也是刺激消費的一種方式。”

朱高熾講完了道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