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沒有心情吃飯,弟弟還在學堂讀書,傍晚才會回來,於是撿起一本雜說讀了起來。
看了幾頁看不進去,趙宏腦海亂的很。
家裡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難道真如技術報上所言,每個人都有精神追求,不過只是還未脫離生存線。
當不再為生活憂慮,對未來抱有信心時,則會開始精神上的追求,變成底層難以理解的生活模樣。
“是了,我們家何時一天吃三頓飯了。”趙宏突然感慨起來。
要知道在北方,絕大多數的農戶,一日只吃兩頓飯,而現在的自己,竟然有飯不吃,因為沒胃口。
“母親如果改嫁怎麼辦。”
趙宏在屋子內走來走去,他的好友因為親戚家的紅事,所以沒有和他一起輪休。
實在是煩悶,他離開了家中,漫無目的的四處閒逛,隨便選了一個方向一直走。
北平的街道上,越來越繁華。
因為有購買能力的人多了,哪怕是普通百姓,很多人買的東西,也比往年要多。
趙宏剛領工錢的那一年,購買慾望很高,買了許多的商品,現在已經沉澱了下來,不會再亂買東西。
北平大劇院,因為母親的事,他也不想去看戲。
足球比賽因為農忙也暫停了。
走著走著,竟然離開了北平城,來到了一處新工廠的前面,趙宏仔細看了看,原來是專門從焦炭煉製廠採購原料,專門製作煤黑的工廠。
在牆上用油漆寫的工工整整的大字。
“魚水情深,軍民共建。”
“軍民團結如一心,試看天下誰能敵。”
“軍擁民民擁軍,軍民共建一家親。”
“老前輩打江山功垂史冊,當代人衛大明繼往開來”
……
趙宏繞著工廠圍牆走了一圈,看得津津有味,好像是從前兩個月開始,所有的工廠牆壁上,都開始出現了類似的宣傳語。
根據技術報上的說話,就是宣傳語。
趙宏的師傅跟他解釋過,別小看這些東西,當常年如一日的宣傳下來,人們就會深入人心,形成了這樣的認知。
晚上。
趙宏回到家中,弟弟趙銳已經回來了,“我說哥肯定回來了,不然怎麼會多一道菜。”
趙銳很高興。
母親忙了起來,大哥也忙了起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竟然比以前少了許多。
趙家寡婦是個精緻的人,對生活也是如此。
大兒子不回來的時候,她就燒一道菜,兩母子吃一道菜,大兒子回來的時候,就會燒三道菜,並且準備了酒。
這些無形的變化,讓趙宏不知不覺間,感覺自己長大成人,是家裡頂樑柱的自覺。
“把菜熱一熱,就這麼吃吧。”趙宏吩咐道。
長兄如父,趙銳雖然在學校讀書,卻不敢違背兄長,天經地義的去做這些事情。
趙宏為自己倒了一杯酒,小酌了一杯,他本來是不怎麼喝酒的,可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喝起酒來。
“好像,一切都變了。”
第二日一早,趙宏提前返回了工廠,他本來有兩天的假,可只休了一天。
他變得喜歡工廠,熱愛廠裡的生活,只有在廠裡的時候,他才會覺得沒有煩惱。
這一天,他申請了轉籍。
不是普通的從民籍轉軍籍,而是加入後備役的那種,除了每日要操練,如果有需要的時候,也是第一批應召入營的階梯。
趙宏是工二代,孤兒時期就養在鐵道工程隊上,和小王爺說過話,還從小讀過書。
他的申請,很快獲得了特批,第一時間轉了籍,加入第十總隊,一百五十一分隊。
中華重工擴大招工以來,民戶身份工人越來越多,這些願意從民籍轉為軍籍的,都歸入後備總隊。
只一個月,趙宏成為了一百五十一分隊長,隊員有一百人,每天早上組織操練。
第三個月。
有名顯得神秘的人找到了趙宏,告知他,他獲得了資格,去金州培訓三個月。
“金州?”
趙宏一頭霧水,從來沒有聽過金州。
“金州在遼東,要出海。”那名人解釋道,“伱願不願意參加培訓?如果同意的話,五日後前往軍工聯合辦總部報道。”
“軍工聯合辦總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