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廠抵全大明的產能
技術報
“宋朝時戰爭接連不斷,促進了火藥武器的發展。”
“兵器研製者和統兵將領已經根據煉丹術士在煉丹製藥中的火藥配方,配製成最初的軍用火藥,出現了利用火藥的燃燒效能把火藥作為縱火劑而達到軍事目的的武器-火器,開創了戰爭史中火器與冷兵器並用的時代。”
大興縣以東,中華重工再次開設了新廠,工程部派了上千號工人在此地動工。
鐵道工程部的技術人員,來此地探測,會在此地修建一段鐵道。蒸汽機工廠的技術人員,也在此地畫量,會根據新工廠的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蒸汽機出來。
新的蒸汽機的安裝位置,使用方法以及需要的環境,都需要雙方的協商。
現在開設新廠的制度和規模,和以前發生了變化。
在中華重工體系下,有多方人員的參與。
例如原料的採購,工藝的生產模式,新技術的運用,糧票制度的引進。
而軍工複合廠還要承擔衛所的部分職能,情況要更復雜。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朱高熾根據形勢需要,以及借鑑後世的分工模式,設立了諸多的部門,就是為此發揮作用。
許多培養出來的人才,專業素養雖然比不上後世,但在當下的世界,可以說是最先進的模式,吊打整個時代。
對火器的認知,朱高熾可以說超越所有人。
在大明初期,因為戰爭的需要,火器發展迅速,火銃製造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增加了品種和數量,改進了結構,提高了質量。
與此同時,又將諸多初級火銃加以規範統一,根據實戰的需要,發展成大、中、小三種型別,對應手銃、碗口銃、大型銃炮在內的洪武系列火銃。
火銃由軍器局和兵仗局專造。
銃身刻有銘文,記錄造銃的地點和單位、監造官員的職務和姓名、造銃的軍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銃衛所的名稱、使用火銃的教師和習學
兵士的姓名、火銃的重量和造銃年月等,這些資訊基本上反映了火銃製造和使用的情況。
中華重工建造的軍工複合廠,以生產新式火器為主,不生產傳統的火器,算是勉強開了個口子。
在西方火繩槍炮傳入之前,則屬於第二個時期。
其中手銃尤為突出,除了製造工藝更加精細、產品精度更加提高外,主要表現在構造上的改進和配件的增加。
第三個時期,就是在十六世紀後,西方火繩槍炮被大明繳獲並得以研製。
乃至崇禎派人去澳門採購西方火炮,請西方工匠改進國內技術,集合中西之長,新的紅夷大炮,效能比同時期的西方同類火炮都要優越。
後來明朝滅亡,清朝為了避諱“夷”字,改名為紅衣大炮。
形成了中國火器發展史上外來火器和傳統火器同時發展、交相輝映的新時期。
朱高熾的目的,就是製作出紅夷大炮,以及佛郎機炮,然後是鳥銃,三眼火銃四類火器。
分別用作為重炮,輕炮,步兵火器,騎兵火器。
紅夷大炮優點是射程長,威力大,缺點射速慢,運輸難。
佛郎機炮的優點是射速快,彈面廣,缺點是射程短,威力小。
鳥銃的優點是射程長,精度高,缺點是射速慢。
三眼火銃的優點是彈面廣,缺點是精度差。
當然,這些優劣點是相對的,比起當下同類的火器,已經是最優秀的了,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產物。
至於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受限於火石,哪怕現在發明出來了,效能也不如鳥銃,當下屬於無法解決的問題。
明末就已經發明瞭燧發槍,就是因為火石的原因,效能還不如鳥銃,被軍中否定,沒有得到推廣。
後來找西班牙商人採購西方的優質火石,結果西方商人用當地劣質火石以次充好賣給了大明,被狠狠坑了一把,這項軍事技術發明因此被擱淺。
研發司成立的火器研發部門,根據現有的製作工藝,研製出了新的技術。
小九作為負責人,雖然不參與實際的工作,但是負責後勤支援工作,給了許多的幫助。
朱棣回到了北平,朱高熾不需要繼續留守北平,恢復了每日來總部坐班的日常。
小九帶著幾名大師傅,來到了辦公室,向朱高熾報告火器研發部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