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邊的差距(1 / 3)

第172章 兩邊的差距

燕王府寢宮左側,是書堂,在前寢宮與書堂之間,有座花廳,在花廳的庭中。

左邊搭建了一處茅亭,兩隻雪袂玄裳的仙鶴,正在那裡刷翎理翩,右邊一隻大綠瓷缸,滿滿的清宸,養著一對玉身紅眼的小龜,也在那裡呷波嘍藻。

朱棣投餵了食物,轉身拍了拍手,朱高熾才走上前,解釋鐵道幫助官府運遞公文之事。

“中華重工的體量,不向官府繳稅,其實是不對的。”

朱高熾的話,令朱棣刮目相看,一臉側目,並不信任老大會這麼大度。

見到朱棣的神色,朱高熾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本想唱個高調,可惜瞞不住朱棣。

也不裝了,直言說道:“繳稅給官府,咱不願意,但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咱是願意的。”

向官府繳稅,間接給朝廷送錢,加強朝廷的實力,以後朝廷用中華重工的稅收來打自己,朱高熾瘋了才會這麼做。

“用鐵道幫助官府替代部分驛站功能,算是變相的繳稅,不過這種方式,等於把稅賦花在了北平行省,即獲得了好名聲,又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

朱棣很瞭解自己的長子,直接問道:“你認為百姓服徭役不對?”

朱高熾搖了搖頭。

“不能說不對,在農業社會環境下,這種方式以最小的代價,推動國家的建設。”

“不過兒子有更好的方式,自然就要逐漸改變社會模式。”

朱高熾謹慎的說道。

“說說看。”朱棣不置可否。

朱高熾沉吟片刻,整理清自己的思路,今日本來沒準備說這些,不過誰讓朱棣突然派人來喚他。

朱棣最近對自己的理論產生了興趣,想到了什麼,立馬就會找自己求證。

可謂進步神速,不過朱高熾並不擔心教會了徒弟餓死了老子。

後世國家的經驗,豈是短時間就能讓朱棣看明白的。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夕,用了一兩百年才完成的市場發醛和市場創造過程,在中國被大大壓縮,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

正是因為對鄉村經濟的大力支援。

很多國家想要學習西方的經驗,在城市集中化生產,大多都失敗了,而中國大力支援農村經濟,正是因為建立在對農村的重視上。

在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不先解決農村問題,那麼其餘所有的問題都是空中樓閣。

後世從建國起,就重視農村力量,靠著農村的力量,重新統一了國家。

同樣,在工業化過程中,靠著大力支援農村經濟,最後有利的支援工業化。

這就是後世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市場的原因,兩個字,農村。

“百姓服徭役,雖然讓朝廷和地方的開支減少,但其實對經濟迴圈是不利的。”

“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例如地方上組織民夫修葺道路,道路對運輸是有利的,百姓們自帶糧食,免費做工,看起來官府什麼都沒有付出,除了得到一條道路,經濟上其實是虧本的。”

“應該放鬆對百姓的管制,支援百姓大力生產,引導他們從農村走出來。”

朱高熾一套接著一套,比起以前的道理,今日說的越發深奧起來,朱棣聽得半懂不懂。

“仔細說清楚些。”朱棣細問。

“中華重工廠區有了一片新的集市,打個比方,有個賣紅棗的商販,他是農戶出身。”

“不少百姓家裡有紅棗,但運送到城市中售賣的意願不大,是有錢不願意掙嗎?”

朱高熾丟擲一個問題,見朱棣瞪了眼,只能連忙主動解釋。

看來朱棣不是個好學生,可又不能不教。

“人很難脫離習慣了的環境,對陌生的環境有畏懼,一輩子未離開故土的老百姓,更是不願意輕易的嘗試。”

“然後家裡的紅棗,在老百姓看來沒人會願意賣,而且進城零散的賣些,賺的錢並不能引起老百姓的滿意,所以不願意浪費這個力氣。”

就跟後世進城賣荷花的道理一樣。

荷花在農村多得是,可只有極少部分人,才願意把荷花帶去城中販賣。

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是這個利潤太小,吸引不了農民的興趣。

“可如果有人專門來做,以此為生,形勢截然不同。”

“這個人從百姓們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