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備的成就(1 / 4)

小說:這個屋裡 作者:姚煥黎

劉備得知龐統的事情乃是他故作低調,諸葛亮講明瞭之後,隨後和龐統整頓軍馬準備入川。

入川的局勢已經明朗,打算投奔曹操的張松受辱,轉而劉備極盡周到的提供關懷和服務,隨即《西蜀地形圖》落入劉備的手中。

川中劉璋受張魯的欺負,有人建議讓劉備來抵禦張魯,進而討伐張魯。劉璋一聽果然是好主意,於是就主動請劉備來川中,屯兵葭萌關,抵禦張魯。劉璋的判斷不亞於引狼入室,劉備最喜歡和單純的人來往。

時間緊迫,孫權隨時會催討荊州,北方的曹操正在收拾關中,豈容得劉備磨磨蹭蹭慢慢來?劉備和劉璋在一塊喝酒,好不親熱。龐統等人就等著舉杯把盞之間給做了劉璋!可劉璋的部下看出了名堂,也來舞劍助興。

劉備瞧著勢頭不對,他的仁義之風又發揮了作用,朝自己的部下喝道:“退下!我和劉季玉乃是同室宗親,非鴻門宴,舞劍做什麼?”眾人只好退下。

站在劉備的角度而言,他是要川中的,但是又希望以一種光明正大的方式來獲得自己的長遠利益。這似乎矛盾?這裡面有一個玄奧的問題,就是古代帝國制度是為帝王個人利益服務的機構,這種帝國制度又與當時國家的統一捆綁在了一起;所以個人利益的進退如果處在割據一方的勢力或者像劉備這樣承載興復漢室的人身上,則容易把個人行為道德與國家的統一或者其他崇高的目標發生激烈的道德衝突。

劉備能夠富有親和力,富含魅力,正是源自於他的道德涵養和品格魅力,他不得不糾結。要得到川中,興復漢室,諸劉裡面非他莫屬,這是大方向;可是要得到地盤就需要精準打擊,他要打擊的是阻礙統一的絆腳石,而不是劉季玉。可是說過,個人的利益已經與國家的統一和分裂繫結在了一起,這樣就不可避免的要與劉季玉和忠於劉季玉的一幫人展開衝突和較量。

一個人有野心是沒有錯的,錯的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是否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標準?劉備太難了!

一個荊州問題,結果沒有奪取荊州,就演變成了借荊州;現在又是劉季玉宗親,要得到益州,又不想傷害他,該怎麼辦?劉備沒有曹操那樣的殺伐決斷,可以用“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殘酷殺戮來解決矛盾的問題。他需要完成使命,又顧忌著婦人之仁,為保一個劉璋,鬧的日後兩家還是兵戎相見,又有多少人命殺傷呢?

劉備啊劉備,怎麼可以利用別人對你的信任,而施之以刀斧呢?可不對付劉季玉,又怎麼能得到益州沃野之地呢?

龐統為劉備呈現出三策:上策是誘使劉璋出營,一刀把他殺了,川中無主,自然是你劉備的了;中策是張松法正等人裡應外合,奪關殺將,進逼成都,逼迫劉璋負荊投降;下策就是退回荊州,再有機會慢慢來。

劉備認為上策太急了!下策太慢了,唯有中策,希望劉璋能知天命,俯首請降,我也贏得光明正大些,沒有暗算那麼齷齪。

在龐統的心裡,上策是最好的,當斷則斷,時間不等人,還在這裡磨磨蹭蹭!沒辦法,劉備採納了中策,龐統在營中散步,皓月當空,他卻無心賞月,嘆道:“天與不取,人復何為?”

劉璋不是一個平民的劉璋,而是一個掌握著資源卻又不能發揮統一中國積極作用的人,因此他很可愛,但也由此可惡。劉備不願違背道義殺害劉璋,試圖用較為道德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是對“義”的闡述,是希望天下的統一能在道德的準則下去完成和維持。劉備的人生理念超越了時代的侷限。

試問,劉備肯放棄帝制麼?萬惡的帝制何曾對老百姓仁義過!

劉備這樣的人我相信在歷史中是存在的。他當時的苦惱,不僅僅是羅貫中,也是歷史程序中廣大平民百姓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是“道德的貫徹與事業發展的目標存在交錯”。筆者寫到此處,也是用心琢磨,用現代革命理論來解釋才能解釋的通。(非此不可)劉備軍團缺乏一個義正言辭的革命綱領。他的支持者即便是包括老百姓,在政治認知上,何嘗不是帝王將相們的事業上的老路。

劉璋是一個分裂分子,而劉備也不過是一個獲得國家統一果實之後繼續“家天下”的一介帝王而已!他如同把美麗的道德觀修建在封建專制的沙堆上,試圖讓他不倒,誠為難矣。就像劉備這樣完成天下統一還要姓劉的目的,他必須是一個社會化的梟雄,而不再是平民道德的劉備了。

劉璋發現了張松是個內奸,殺了他全家,懦弱的劉璋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夠兇殘!

劉備沒辦法,徹底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