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胸懷大志的劉備(1 / 4)

小說:這個屋裡 作者:姚煥黎

三國之所以是三國,是因為三個雄才大略的老闆同處一個時代,他們並爭天下。三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是高手跟高手之間的對弈。

一些電視劇電影和不夠檔次的演員導演在拍戲的時候,沒有領悟這點,所以優秀的題材作品給拍成了庸俗不堪的東西。上面講了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唯才是舉,在同一時代,還有劉備和孫權兩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孫權子承父業,孫氏三兄弟都在江東發展,鞏固基業,坐觀天下,伺機而動。這裡只注重講劉備。

劉備是英雄嗎?是,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就指劉備也是英雄。在曹操心裡,劉備是唯一能與自己爭衡的人,也是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敵人。

劉備姓劉,他到底是不是漢室宗親的人?易教授說:“他給自己捏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多次闡述過劉備的出生或者說劉備的血統。第一次是第一回,作者敘述,第二次是漢獻帝查宗譜,第三次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有儒者就懷疑劉備不是漢室正兒八經的血統,結果被諸葛亮劈頭蓋臉的罵。

筆者認為這不重要,原因是劉備的存在滿足了當時忠於漢室的人的迫切要求。這種迫切要求,勝於劉備出生的真實性!這種迫切要求是什麼呢?就是復興漢室,擁護劉姓漢室的人還不少,可謂漢心不死啊!那麼,問題出來了,為什麼非要是劉備?姓劉的可多了。

我們先要看看當時有名氣的幾位劉姓子孫,也就是和漢室正統有著血親關係的人。一個是劉虞,這是個符合那個年代有德性的人,但是缺乏領導魅力,也無將才,連公孫瓚都鬥不過,還被公孫瓚給消滅了,兼併了。《三國演義》群雄逐鹿還沒開篇,他就輸了。

手頭上有實力,有這個資本作為一番的人要數劉璋和劉表。劉表這個人物,有些賢名,主要是因為“八俊”,被宦官迫害過,得到了輿論上的同情。後來劉表去了荊州,聯絡當地大族,治理一方,經營一方,使荊州在中原混戰的時候,獲得了相對安定的局面。於是一些士人也遷居在這裡,百姓也恢復了生產。所以當是時,劉表可謂是一個政績不錯的地方官。但在亂世之下,需要匡扶正統,以正天下,不僅僅要管好一方,還需要救王室於危難,救蒼生於水火,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政權完整。

可劉表沒有朝著這樣一個大的方向去經略,去謀劃,所以格局不大。董卓為亂,討伐董卓,劉表還不如曹操盡心盡力。後來孫堅被射殺,蒯越建議他趁機下江東,一鼓平江南,於漢室功不可沒,可他居然不?!後來李傕郭汜爭相劫持漢帝百官,劉表又聽之任之。漢帝被楊奉掌握,連起碼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難,劉表又覺得自己鞭長莫及,結果漢獻帝落入曹操手中。

劉表一生的庸碌迂腐,不勝列舉!重要決策問題上,他完全沒有長遠打算。這樣的人,能做光武中興劉秀那樣的人嗎?不能。郭嘉對劉表用了很貶義的四個字:“守城之賊。”

說劉表“守城”,因為他沒有長遠打算,不會主動爭取,害怕變故,等待別人做大了來收拾他;說他是“賊”,是因為劉表心裡面不是真正忠於國家的人,甚至是不忠於漢室,想割據一方,自立門戶。所以儘管用司馬微的話來說“天下英才,盡在於此”,此時在荊州坐擁10萬甲兵的劉表,並不能滿足忠於漢室一派的要求。

再看看劉璋,川中的實力不弱,而且又不像中原地區那樣處於四戰之地,所以家底子還可以。但是為人處事,不是像孫權那樣能委賢用能的人,更不像孫策那樣能決機於兩陣之間。說白了,他不是那塊料。用了個張魯,兼併漢中;結果張魯反叛,劉璋殺了人家的老母,兩家遂成仇。劉璋面對北面的張魯尚且無可奈何,反而擔心被兼併。這都是沒有領導才能導致的,也沒有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志氣!從而造成一種“劉璋闇弱不知存恤,川中義士皆思得明主”的政治空缺。

另外一個造成劉表劉璋保守的原因就是妄圖“割據一方”的矛盾心裡。在《史記》的評論部分,有一段話說明“漢朝士人非常懷念春秋時期的風格”,我判斷也有這種心理。漢朝已經統一四百餘年,漢末黃巾起義,中原凋零,所以邊遠地區的軍閥有一種錯覺,就是春秋戰國分裂大動亂的時代又來臨了。不如趁此各立門戶,然後子孫千秋萬載再次上演春秋故事。

這種想法怕是有市場,再加上與割據一方的軍閥自私自利心理一撮合,便一廂情願的認為各自牽制,難於一統。這種分裂的思想是最愚蠢的!中國統一的思想歷來就有,統一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帝國之時就已經確立了下來。自此以後,沒有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