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弗魯斯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話:“異端永遠比異教更可惡。”相比於對羅馬帝國虎視眈眈的拉丁人,他更願意與這些薩拉森人或突厥人合作,而後者更是天生的戰士,能迅速成為羅馬帝國最優質的兵源之一。他們好戰,且無拘無束。
盤踞在安納托利亞的突厥人對宗教信仰並不強烈,他們完全是看當地哪個宗教的影響力更大,就皈依哪個宗教。換而言之,倘若東正教勢力徹底退出小亞細亞,那麼這些突厥人將徹底皈依伊斯l教。
這也能合理解釋為什麼13世紀末開始小亞細亞迅速徹底伊斯l化了——實際上不僅突厥人,連居住在這裡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或其它民族都是如此。
為了獲得更高的權力、官職和財富,大量的原羅馬帝國(巴列奧略王朝時期)官員紛紛改信,加入了奧斯曼的政治圈裡。奧斯曼帝國不少高官名將的祖先或其本人是希臘人,更有甚者是科穆寧家族的後代。
想起這些,尼基弗魯斯又仔細看了看一旁正在觀看突厥士兵操練的巴耶塞特,道:“你們突厥人與羅馬帝國的合作歷史早在6世紀就有記載了,莫里斯皇帝僱傭了上萬突厥士兵為帝國而戰,但迫於一些原因(參考唐對突厥之戰,間接性影響到了羅馬),能僱傭到的突厥人越來越少;到如今已過去了六百多年,雖然你們突厥人一部分成為了帝國的敵人,但絕大部分依然是可以與帝國合作的盟友。”
“沙漠孕育著死亡,卻向外播撒著生命。”,公元7世紀初,先知依靠宗教和軍事力量統一了分裂百年之久的阿拉伯半島,他和他的信徒將世界劃分為“伊斯l世界”和“戰爭世界”。
恰逢此時,統治中東的兩大帝國羅馬與波斯正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當中,雙方都進行了一場空前殘酷的漫長死鬥,這無疑極大削弱了這兩個國家的實力,也為阿拉伯大征服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令羅馬與波斯萬萬沒想到的是,阿拉伯人卻在這個時候突然崛起了,後者在這一刻爆發出巨大的軍事能量。在短短几十年當中,敘利亞、巴勒斯坦、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紛紛淪陷。
公元636年,羅馬皇帝希拉剋略回望身後的土地,他這樣說到:“羅馬人永遠失去了敘利亞,永遠……”。
直到這個時候,阿拉伯人才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但阿拉伯大征服時期的巨大能量在短短兩百年內便已經燃盡,中央政權高度波斯化,文人墨客多出於伊朗人之手而非阿拉伯人,從此穆斯l世界再也沒有實際統一過。
而就在這時,那些恐怖的突厥人來了。一開始突厥人只是中亞諸國的僱傭兵;但不久他們對穆斯l世界來說愈發重要,他們開始成為大將、權臣、君主,甚至蘇丹。在東方滾滾而來的突厥人在這裡皈依了新宗教,並從孱弱的阿拉伯人手中接過了先知的寶劍,成了伊斯l教新一輪擴張的中堅力量。
1055年,突厥人攻入巴格達挾哈里發以令諸侯,十幾年後,他們在曼奇科特戰役中大破東羅馬軍隊,並被當地軍閥“請”進了安納托利亞,開啟了通往歐洲的大門。
同時,在印度和中亞對外擴張的也是突厥人所建立的王朝,甚至連西非各個伊斯l政權也同樣重用突厥人。
總而言之,擁有一半突厥血統的尼基弗魯斯自然會更加欽慕於突厥人,而非拉丁人。只需要給予這些好戰分子足夠的金錢和糧草,他們便能爆發出極強的軍事力量,橫掃一切強敵。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巴耶塞特一直在不斷訓練自己的部落士兵,而尼基弗魯斯也派遣自己的私人衛隊學習突厥式的戰術,雙方互相切磋,尋找對方的弱點。
普魯薩市民對此並未感到多少恐懼,其一巴耶塞特的部落依然駐紮在城外,即使他造反也對城市束手無策;其二,尼基弗魯斯為市民再三保證,並給予了當地高官大量的金錢,以此來穩固民心;其三,在這些“歸正”的突厥人和這個科穆寧貴族的私人衛隊的保護下,這兩個月來不少小股突厥人被擊退,使得城郊的修復工作進展得很快。
時間來到了十月,一件大事傳到了尼基弗魯斯耳中。
“咚咚咚。”巴耶塞特輕聲敲響了房門,當裡面傳出許可的聲音後他才推開了門,映入眼簾的正是一些疲憊的尼基弗魯斯。這些日子為了安撫市民以及訓練士兵,他耗費了不少精力,經常工作到深夜,但他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巴耶塞特見了很不是滋味,這幾個月來,他與這個科穆寧貴族的關係升溫了不少,雙方宛若親朋好友般,私底下曾一起飲酒作樂,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