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振興的奮進之路》
葉立航和吳林的故事來到了第 145 章,這一回,他們將目光投向了鄉村教育的振興。
在他們所在的鄉村,教育資源匱乏,學校設施簡陋,師資力量薄弱,許多孩子無法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葉立航和吳林深知教育對於鄉村發展的重要性,決定為改變這一現狀而努力。
他們首先面臨的是學校硬體設施的改善問題。教室破舊,桌椅殘缺,教學裝置老化,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葉立航和吳林決定發動社會力量,為學校籌集資金。
然而,這個過程充滿了困難。他們四處奔走,向企業和慈善機構尋求幫助,但很多時候都吃了閉門羹。一些企業認為在鄉村投資教育短期內看不到回報,不願意出資;慈善機構的援助也有限,無法滿足學校的全部需求。
吳林沒有放棄,她透過網路平臺發起眾籌活動,詳細介紹了鄉村學校的困境和孩子們的渴望。葉立航則聯絡了曾經的同學和朋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有一些愛心人士和企業表示願意捐贈,但資金仍然遠遠不夠。
為了節省開支,葉立航和吳林親自參與到學校設施的採購和安裝中。他們貨比三家,挑選價效比最高的桌椅和教學裝置。在安裝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各種技術問題,但透過查閱資料和請教專業人員,最終解決了難題。
師資力量的短缺是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鄉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低,很難吸引到優秀的教師。葉立航和吳林決定與師範院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吸引師範生到鄉村實習任教。
但在與師範院校溝通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阻力。院校方面擔心實習學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問題,對合作持謹慎態度。葉立航和吳林向院校承諾,會盡最大努力為實習學生提供良好的條件。
同時,他們還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援,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改善工作環境。但政策的落實需要時間,短期內無法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
在教學質量方面,由於長期缺乏優質的教育資源,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葉立航和吳林決定組織課外輔導班,為學生們免費輔導功課。
然而,學生們參加輔導班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家長認為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不如讓孩子早點回家幫忙幹活。吳林深入到學生家中,與家長們溝通,講述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葉立航則制定了有趣的教學計劃,吸引學生們參加輔導班。
家庭方面,由於全身心投入到鄉村教育振興的工作中,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照顧不夠。孩子在學校遇到了挫折,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勵,他們卻無法及時陪伴在身邊。父母也對他們的忙碌表示不理解,認為他們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庭。
葉立航和吳林感到愧疚,但他們堅信鄉村教育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援。
葉立航和吳林在鄉村教育振興的道路上艱難跋涉,儘管在改善學校硬體設施和爭取師資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前方的挑戰依然如洶湧的波濤,不斷衝擊著他們的信念。
他們發現,雖然透過眾籌和部分捐贈購置了一些新的桌椅和教學裝置,但學校的教室依然破舊不堪,牆壁剝落,屋頂漏雨。尤其是在雨季,教室裡常常積水,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自己動手修繕教室,但他們缺乏建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諸多問題,比如如何搭建牢固的屋頂架構,怎樣處理牆壁的防水問題等。
吳林四處尋找建築工人請教,葉立航則在網上查閱大量的建築資料。經過多次嘗試和失敗,他們終於在村民的幫助下,初步完成了教室的修繕工作。
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學校的電力供應不穩定,經常停電,影響了多媒體教學裝置的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與當地的電力部門多次溝通,但由於鄉村電網改造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葉立航想到了利用太陽能發電裝置,但高昂的成本讓他們望而卻步。他們只能先購買一些小型的發電機備用,但這也只是權宜之計。
在師資方面,儘管與師範院校建立了實習基地,但願意來實習的師範生數量有限,而且實習時間較短,無法形成穩定的教學力量。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提高教師的待遇,但鄉村的財政緊張,他們只能向社會尋求贊助。一些企業表示願意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援,但要求學校在教學中為他們的產品進行宣傳,這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