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的安排經常需要調整。
有些老人因為覺得自己付出多而得到的幫助少而心生不滿,有些則因為被幫助時感到自尊心受損而拒絕接受。葉立航和吳林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協調這些關係,安撫老人們的情緒。
在豐富老人們精神生活的活動組織方面,儘管調整了活動形式和內容,但參與度仍然不夠理想。一些老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參加戶外活動,一些則對新的活動形式不太適應。
吳林決定開展一些適合室內進行的活動,如手工製作、書法繪畫等。葉立航則聯絡了一些文藝團體,希望能為老人們帶來更專業的表演。但文藝團體的演出費用較高,他們需要尋找更多的資金來源。
在建設養老活動中心的過程中,土地問題經過與村委會的多次協商終於得到了解決,但建設資金的缺口依然很大。村民們的捐款有限,社會各界的資助也不穩定。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向銀行申請貸款,但由於他們沒有足夠的抵押物,貸款申請面臨被拒絕的風險。他們不得不四處尋找擔保人,同時準備詳細的專案計劃書,向銀行說明活動中心的重要性和未來的收益前景。
家庭方面,由於長期忽視了對孩子和父母的照顧,家庭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葉立航的孩子因為成績下滑受到老師的批評,變得越來越沉默和內向。吳林的父母對他們的不滿也越來越明顯,甚至拒絕與他們交流。
葉立航和吳林感到無比的內疚和焦慮,他們試圖在工作之餘多陪伴家人,但往往因為養老服務工作的突發情況而無法兌現承諾。
與此同時,他們在養老服務工作中還面臨著來自外界的質疑和壓力。一些人認為他們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鄉村養老的問題;一些人則對他們的資金使用和工作方式提出了質疑。
面對這些質疑,葉立航和吳林選擇用實際行動來回應。他們公開了資金的使用情況,接受大家的監督,同時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
儘管困難重重,葉立航和吳林從未想過放棄。他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一點一滴的努力終將匯聚成改變鄉村養老現狀的強大力量。
他們繼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葉立航和吳林與周邊的企業合作,開展關愛老人的公益活動,為養老服務籌集資金。他們還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發起眾籌專案,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援。
在活動中心的建設上,他們決定先建設一部分功能區域,讓老人們能夠儘快使用,然後再逐步完善。同時,發動村民們參與義務勞動,節省建設成本。
在精神文化活動方面,他們成立了老人興趣小組,讓有共同愛好的老人能夠自主組織活動,提高參與度。
未來,他們期待著鄉村養老服務能夠形成一個可持續的、完善的體系,讓每一位老人都能過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