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梳妝打扮莫任性;祝英臺不語。
祝公遠白:三番兩次勸兒梳妝,你為何總是不理不睬,為父費盡心血,無非為兒的終身著想;今是大喜之日,你竟拒不梳妝,你總該替為父想想;祝英臺仍不理睬。
祝公遠怒唱:你為何千言萬語勸不醒。
祝英臺白:女兒立誓不嫁人!
祝公遠唱:木已成舟難挽回。
祝英臺唱:我寧死不上馬家門。
祝公遠唱:你不嫁馬家又如何。
祝英臺唱:與梁兄,生不同羅帳,死同墳。
祝公遠白:盛怒豈有此理想為父替你攀了這門高親,難道還玷辱你不成你竟敢如此放肆你,你,你要活活氣死你白髮老父。
祝英臺沉思半晌唱:
梁兄一死百念灰,老父逼嫁聲聲催,祝家門前停花轎,那胡橋鎮上立碑,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同墳臺,爹爹,一定要女兒出嫁。
祝英臺白:女兒就依從爹爹;
祝公遠白:依了就好;
祝英臺白:只是求爹爹依我一事;
祝英臺唱:爹爹逼我上轎行,女兒有一事來求懇,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紙銀錠,花轎先往胡橋鎮,英臺要白衣素服祭兄墳。
祝公遠白:今日馬家來娶親,怎能去拜山伯墳。
祝英臺唱:
爹爹若是不答應,要我上轎萬不能 祝公遠白無可奈何地也罷,我就依你;可有一件,必須要外面穿紅,內邊著白,祭墳之後,即往馬家交拜天地;速速梳妝,不得有誤;
幕落
第十三場禱墓化蝶 梁山伯墓前
吹鼓手、儀仗前導,僕人相從;其後,為祝英臺花轎,花轎至梁山伯墳前步行。
銀心白:向轎內來此已是梁相公墳前,小姐請出;銀心扶祝英臺出轎祝英臺膝行,哭拜於墳前。
祝英臺白:
啊梁兄:不見梁兄見墳臺,呼天號地哭哀哀;英臺立志難更改,我豈能嫁與馬文才。
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狂風聚作,大雷大雨,轟然一聲,墳墓一聲,墳墓豁裂,祝英臺縱身躍入,僕人欲阻,扯下衣襟,片片化作蝴蝶,隨風飛舞燈暗燈光復亮,風和日麗,花鳥爭春,
彩虹萬里;祝英臺、梁山伯化作蝴蝶翩翩起舞,飛向美好的明天。
在新光大戲院內,慕錢滬劇團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繹,將《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古典名劇賦予了新的生命。
錢殊飾演的梁山伯,以其深情款款的眼神和細膩入微的情感流露,彷彿真的穿越了時空,成為了那個憨厚痴情、才華橫溢的書生。
而慕容雪所飾演的祝英臺,更是以她清麗脫俗的扮相和哀婉動人的唱腔,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為之動容,彷彿親眼見證了那段跨越性別與階級的不朽愛戀。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緩緩落下,大幕緩緩合上,但劇場內並未立即陷入沉寂。相反,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戲迷們彷彿還沉浸在那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場景中,無法自拔。
演出雖已結束,但故事的力量卻如餘音繞樑,久久迴響在每個人的心頭。
這時,一位年邁的戲迷,手持柺杖,緩緩站起,眼中閃爍著淚光,他激動地說:“老夫一生閱戲無數,今晚之《梁祝》,真乃巔峰之作!錢殊與慕容雪,二位演員不僅形似,更神似,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深情厚誼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歎為觀止。”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在場戲迷的共鳴,大家紛紛圍攏過來,開始熱烈討論起這部古典名戲的魅力所在。
有人談論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有人分析著演員的表演技巧,還有人則沉浸在那些經典唱段中,輕聲哼唱起來。
就在這時,錢殊與慕容雪身著戲服,手挽手從後臺走出,向觀眾深深鞠躬致謝。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感激的笑容,因為對他們而言,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便是最大的幸福。
“感謝各位戲迷朋友的厚愛,是你們的支援與鼓勵,讓我們有機會在舞臺上綻放光彩。”
錢殊的聲音溫和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
慕容雪則接著說:“《梁祝》不僅僅是一部戲,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寄託。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愛戀,以及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話音剛落,劇場內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戲迷們紛紛上前,有的請求合影留念,有的則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