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集《妙法蓮華經》(1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五、隨文釋義分三。

我們看第五大科,隨文釋義

前面的四科講到教起因緣、解釋經題、經文綱要跟修學宗旨,這四科其實進入本經之前的一種基本認識。這以下我們就正式地隨順經文來解釋,就是進入《法華經》的本文。

《法華經》的本文,蕅益大師分成三大科:通敘跡本二門、別說跡本二門跟通跡本二門。這個我們上次說過了。

甲一、通敘跡二門 分二:乙一、聞法時處;乙二、聞持之伴

我們直接看甲一的“通敘跡本二門”。

這個通敘指的是本科在整個經文當中的定位。也就是說,本科是整個序分面的通序。通序就是通於一切經典的,我們一般說的六種成就,交代一下聽法的時處乃至於與會大眾等等來取信於後世,這個叫通敘。跡本二門是本經的主要內涵。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麼說跡本二門。

本經的特色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慈悲,等於是為凡夫開啟了一個成佛的捷徑理論上,凡夫是沒有成佛之道;按照大乘的規矩,是要初地以上才有辦法啟動成佛之道。慈悲的佛陀看到我們凡夫沒有成佛之道,整個時間就是在有相跟空性的對立當中分別,所以開出了一個讓我們凡夫成佛的捷徑。就是說,我們除了追求安樂道、解脫道以外,我們是不是也能夠同時啟動菩提道?可以的。釋迦牟尼佛在本經當中開出兩個門道:一個叫做跡門,一個是本門。跡門就是學習佛陀的智慧,本門就是讚歎佛陀的功德。

剛開始前面十四品講的是跡門。你要開啟佛陀的功德,首先你要學習佛陀的智慧。佛陀智慧在本經當中是分成兩塊:一個是權法,第二個是實法。一個是方便門,一個是真實相。

其實成佛之道是一個真實法門,它是內觀的,內觀真如,觀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啟動自性功德。如果是聖人,他不需要方便門,他直接契入真實道,契入一心三觀。但是我們凡夫,你要他內觀,他有困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裡面打滾這麼久,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我們有障礙。我們不是不想回家,我們是回不了家,所以佛陀必須要處理這個問題。佛陀必須要為眾生破障,否則他沒辦法回家的。

無量劫來,我們從本來清淨墮入輪迴以後,我們的內心有兩種障礙:第一個叫做攀緣心,第二個叫做愛取心。什麼叫攀緣心呢?就是我們每一次在生命中得到一個果報的時候,我們會一廂情願地認為,生命是可以得到一點東西的。我們很努力地去經營我們的生命。為什麼?因為我們希望生命有個結果,不管是財富,不管是名聲,不管是感情。我努力了一輩子,好歹有個結果。這是我們第一個概念:有所得。

因為這種想要追求結果的心,我們就把心放出去了,就開始追求了,後來就產生貪愛。因為你想追求結果,勢必會啟動你的貪愛,你會對某一種人事特別愛著。當然,這是多生的累積,會產生愛取。所以,為了追求結果而產生攀緣;為了攀緣,最後的後果就是產生愛取;最後就是——再也回不去了,就離家越來越遠了。所以,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的確是有困難。

當然,佛陀也知道這個問題,所以,佛陀在講跡門的時候說開顯佛慧,並不是理想化地要我們直接內觀真如,不是,佛陀先施設方便。佛陀開了兩帖藥:

第一個當然是先治病了。修行跟治病是一個道理,重者先治。他先對治愛取。對治愛取,佛陀開了一帖藥,叫無常觀,就是你要觀察你所貪愛的財色名。這些所有的你貪愛的境界,是無常變化的,它可不是穩定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這表示什麼?這表示我們會受到傷害,因為這嚴重地違揹我們的期待,我們的期待是要穩定的。所以無常故苦。

從痛苦當中我們知道,哦,原來我們不能主宰人生。如果你可以主宰人生,你怎麼會給自己創造痛苦呢?可見人生我們說了不算,是業力說了算。所以,從無常而推論到人生是痛苦,從痛苦當中我們知道,原來我們沒有主宰權。那麼,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最後無我故空,就證得我空。所以,無常觀主要是對治我們第一個障礙,叫做愛取。

這樣,我們對三界的貪愛就慢慢地淡薄了,反正三界的快樂就這麼回事,譬如刀上的蜂蜜,你想吃蜂蜜,你就要付出代價,因為那個蜂蜜後面是一把刀。所以,三界所有的快樂都要付出代價,沒有例外。你要享受快樂,你就準備付出代價,就這麼回事。既然我們不想受到更多的痛苦,我們只好放棄快樂,這個就是生命的抉擇。我們開始追求寂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