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70集《妙法蓮華經》(3 / 4)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以改變我們,不可能。你不想往生,阿彌陀佛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佛號變成糖果吃掉了。

所以,調伏煩惱很重要,憶佛唸佛也很重要,它是兩塊的。就是讓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攀緣心淡薄一點,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欣求好樂深一點。只要你對極樂世界的好樂心強過對娑婆世界的攀緣心就夠了,不一定要斷煩惱。強者先牽,就是你往生的願力強過生死的業力就可以了,哪怕超過一點點都可以了。當這個天平已經是傾向淨土了,你就可以往生了,強者先牽嘛。所以淨土宗就是說,你已經算佔盡便宜了,你不用斷惑證真,但是你至少要把你的心態調整順從本願,你不能老是想要順從娑婆。你要順從娑婆,阿彌陀佛也拿你沒辦法。

順從本願是要調整的。我們凡夫無始劫來流轉生死,我們的心態可不是順從本願;你要順從本願,你就不是坐在這兒了。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唸佛,本來就是順從娑婆世界的,順從流轉的,所以要調整。當然要調整了,你不調整你是不會往生的。往生是要把心態調整過以後才會往生的,正常人是不會往生的。是這樣子的。

我們看最後一題。

【學員提問】做個修行人,若只接觸《楞嚴經》而不知《法華經》,這跟學習過《法華經》後的兩者差別為何?

【師父答疑】這個剛剛我們也稍微講一下,《楞嚴經》跟《法華經》的共同點,都是正念真如,都是把心帶回家。

《楞嚴經》偏重在破妄,它偏重在達妄本空,它破妄這一塊很厲害,所以我們會建議先去學《楞嚴經》。它會從無始的生死輪迴,告訴你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生死業力,本來沒有果報。它在清淨這一塊,離相清淨這一塊講得非常透徹,離相清淨。

《法華經》強調開顯自性功德,它會強調借相修心。就是說,當你明白《法華經》以後,你安住清淨心、觀照十如是,發菩提願以後,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成佛的資糧。因為你開始知道,你修的法你已經不求回報了,你要的是真如回報你。所以,學《法華經》的人答案就是說,我還是去拜懺,我還是去持戒,我還是做義工,但是我不求任何回報。你把因緣這個門關掉,真如的門就開啟了。反正真如跟因緣的門只能開啟一個,你還想求因緣中得到回報,你還想打工,你就回不了家。因為你想領工資,你就永遠做一個打工的。當你放棄了所有工資的時候,這個家就是你的了。

古德說得好,一念不生所以全體現,六根方動烏雲遮。所以《法華經》就是說,你明白《法華經》以後你知道,當你不求的時候,真如就要回報你了。當你要求,真如就把門關起來,因為你還想打工,就表示你還不想回家,那你就打工吧,你還是落入因緣所生法。所以,《楞嚴經》強調清淨,《法華經》強調具足。

最後一個核心問題,我先講到這,看大家有沒有問題。《法華經》強調十如是的操作,它觀照十如是。就是說,你學了《法華經》,從今以後你做什麼,你不需要別人肯定你,不需要;你也不需要因果報答你,不需要。你的目的只有一個,我是要開顯自性的功德,做這個事情。就是你深信“心作心是”,是心作佛,你的內心會回報你的。當然,你心外求法,那真如就把門關起來了,因為你要離家出走。你選擇離家出走,那是你要放棄這個家,不是家要放棄你,是這樣子的。

所以《法華經》就是要你內觀,觀心嘛。在一心三觀裡面,《楞嚴經》偏重在一心三觀裡面的即空,破妄、離相;《法華經》偏重那個即假,那個十法界十如是。你每一個相狀都會帶動一種心態,都會產生一種自體,會在內心,自性裡面產生因果的運轉,最後自性會報答你的,你要深信。所以《法華經》學完,就是莫向外求。

唸佛也是這樣子。佛號為法界,也是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所以,你學完《法華經》,臨終的時候你不要管阿彌陀佛來不來。你是心性如,阿彌陀佛也是如,你跟阿彌陀佛在真如相見多好,你幹嘛用眼睛去看佛陀呢,幹嘛要透過六根呢?

當然,發願是在下半段,我們現在還在談權實的智慧,就是觀照這一塊。其實發願這一塊是在講佛的功德,就會激發你。〈普門品〉各式各樣的功德,你就會欣求好樂,這回家真好。我們現在還在瞭解什麼是家,是這麼一個情況。

【學員提問】師父慈悲!權法與實法要不二,弟子想問,對於權法、實法要互相融通,在明年上課之前該加強何種法華思想或破障的熏習,請師父慈悲開示。

【師父答疑】你們把那個上過課的經文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