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69集《妙法蓮華經》(2 / 8)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的問題。

【學員提問】請示師父,在〈信解品〉中,窮子在華嚴上悶絕躄地,故而佛陀只能先度根熟的大乘菩薩;凡夫二乘,如聾如啞。那麼這些華嚴會上的大菩薩,過去生在因地是否必須也要經歷窮子的志意下劣,先三乘的修學,才能在華嚴時感得佛陀一乘的教授?也就是娑婆世界眾生兩段式的修學,在十方世界是否具有普遍性?

【師父答疑】是的,我們每一個人的修學都是如此。可以說,十方諸佛都是從凡夫修上來的,沒有例外,沒有一個人一出生就成佛的。所以,兩段式的修學,就是先權法、再實法,是通於十方諸佛世界的。這一點在〈方便品〉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在〈方便品〉廣引五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乃至於釋迦佛跟十方諸佛,五佛的說法,沒有一尊佛是直接講實法的,沒有。都是先為實施權,再開權顯實。蕅益大師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說,不但是穢土,乃至於淨土也都是要兩段式,都是要先講三乘,再會歸到一佛乘。

那麼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我們今天學佛是從輪迴以後再來學佛的。我們今天學佛不是從零開始,不是從真如本性,我們是經過長時間的輪迴以後,經歷過很多的生命經驗,經過很多的不正確的知見的熏習,然後才來學佛的。所以,每一個佛弟子是帶了妄想執著再進入佛法的。是這樣子的一個情況。他以前的妄想執著帶入佛法,他修學佛法當然也帶了妄想執著,他不可能馬上改變。所以佛陀是先滿足眾生的需求。

什麼叫妄想執著呢?簡單地說就是有所得。這是我們輪迴的特性。你說這個人為什麼喜歡工作?你真的以為他喜歡工作嗎?未必。他是透過工作去換取他的生命中的快樂、衣食。你說,我是做義工的!那你起碼是追求來生的快樂。你說我來生快樂也不追求!那一定追求成就感。成就感是感受,也是一種追求。凡夫在娑婆世界輪迴,他就是有所得,這是特色。所以他這種心態來到佛教,他也是用有所得去拜懺、去持戒、去唸佛的。所以一定是先權法再實法。

所以諸位!你把權實二法的操作——理觀的安住、權法的修證搞清楚,以後不管你去哪裡,你去淨土也好,你去娑婆世界繼續輪迴也好,你一定用得到。因為權實二法,在你成佛之前,你是一定要面對的,沒有例外。你說,我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直接契入實法!極樂世界是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你內心的世界還得慢慢改變。

所以《法華經》的權實二法是普遍性的。就是,你把這一套的方法操作學會以後,你以後去哪裡都用得到,這個在十方世界是具有普遍性的。

這個是《法華經》的特點,它是通於十方世界的。每一尊佛都是兩段式的教授,先權後實,沒有例外。

我們看第二題。第二題是核心的問題,我們可以深入地討論。

【學員提問】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歷程與佛陀的善巧安排。對大乘的修行人,佛陀的佈局為何?若以〈信解品〉喻說的方式,大乘行者回家成佛的過程為何?

【師父答疑】大乘的行者回家的過程,我們看附表第十七,以佛教的四種因緣觀來說明。

我們先看小乘是怎麼回家的。小乘人是要解決生死業力才回家的。他因為出離心重,所以佛陀讓他回家以後掃廁所、除糞,就是透過五蘊身心來調伏我們的煩惱跟業力,追求涅盤寂靜。所以,聲聞人的回家重點在於出離,就是滅除罪業,滅除生死業力。

那麼菩薩是怎麼回家?我們看賴耶緣起。菩薩回家之前,他是有兩個特點,菩提心跟空正見。什麼叫菩薩?就是他在因緣當中多少開始修六度了,可能他有所偏重,或者重視佈施、持戒、忍辱,或者止觀,所以菩薩的回家跟聲聞人回家過程不太一樣。聲聞人回家的重點在掃廁所;菩薩回家以後,他第一個先掌管家務,他不會解決業力的問題。就是,菩薩的重點要積功累德,淨罪集資,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他的重點是創造功德。菩薩一回家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佛陀一定讓他先掌管家務。

聲聞人的回家還有一點不太一樣。聲聞人對家的認同是很薄弱的。我們看,聲聞人回家以後,他工作的時候是在家掃廁所,你知道他晚上睡哪裡,你知道嗎?他沒睡在家裡面,他是“止宿草菴”。聲聞人不敢在家裡面睡覺,他在外面蓋一個小茅蓬,晚上的時候去那邊睡覺。所以,他是沒有在真如安住的,他只是回家,只是把它當作打工。菩薩一回家,他一定會在家裡面睡覺,他對家是認同的。所以菩薩理觀的時候是直通正念真如,聲聞人只能夠觀照空性。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