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集《妙法蓮華經》(4 / 7)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就這樣子。所以應化身不容易。這樣懂嗎?應化身你要跟眾生互動,法身不必跟眾生互動。所以,我們在凡夫位跟眾生叫做隨緣,就是修行盡分,度眾隨緣。事實上就是這樣子,從凡夫到初地是偏重上求佛道。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人大悲心特別重的也是有例外。那正常是這樣,初地到八地以後才是偏重下化眾生,所以這個地方的假觀不太一樣,一個是以佛法界為所觀境,一個是以眾生法界為所觀境。這個就是我們面對的因緣。

現在來看第三個,大家最喜歡的,《法華經》跟淨土的關係。

【學員提問】三,有關《法華經》的修學與淨土法門的關係。(一)如何將一心三觀和往生淨土相結合?(二)當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依正莊嚴時,是我們的心性理具的,還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積功累德所成?

【師父答疑】這個一心三觀跟往生淨土的關係,我們解釋一下。

淨土法門有兩個重點:一個叫做唸佛,一個叫往生。講一句白話就是:第一,怎麼樣建立佛號;第二個,怎麼樣引導佛號,把這個佛號導歸淨土。

當然,我們一開始先建立佛號,就靠信心。我們一開始觀照我業障深重,阿彌陀佛的佛號萬德莊嚴,那怎麼辦呢?我業障深重,沒事,我通身靠倒,我把我的身口意靠在這個佛號上。當然,那你說誰是阿彌陀佛呢?當然音聲嘛。就是你自己創造一個聲音,一句彌陀唸誦聽,創造音聲再聽回去,那你就是把心靠在佛陀上面。這樣子,我們說,哦,你已經會念佛了,你心中已經出現了一道阿彌陀佛的功德。

那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什麼呢?想辦法把這個佛號導歸淨土。因為佛號本身沒有方向,就是“心作心是”。這是淨土宗最核心的思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淨土,是心是淨土。就是你的心態往哪裡走,佛號就跟著你走。大意就是這樣。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我們一般人,無量劫來,時至今日,你如果沒有調整心態,諸位你們猜猜看,你的心會往哪裡走?如果說我學佛以後都沒有看經典,我就唸佛。這個佛號先拿開,這個資糧先拿開。就是說,如果你學佛以後什麼經都沒有學,你心態都沒有調整,你認為你這個心會往哪裡走?會往娑婆世界走,還是會往淨土走?一定往娑婆世界走,因為熟境界嘛。除非你乘願再來!

所以很多人是怎麼樣?只會唸佛,不會往生。簡單講就是這樣。因為他沒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諸位!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是要調整心態。什麼都不調整,你就是貪戀娑婆。你什麼都沒有做,那你就是跟過去生一樣。這個水流無量劫來是往娑婆世界跑,你什麼都沒做,那它繼續往娑婆世界跑。諸法因緣生,就是這樣嘛。

所以,我們必須透過一心三觀來改變它。只是,差別在哪裡呢?我們看假觀,看十如是。

十如是,從淨土宗的角度,我們要創造對淨土的因緣,就是我們來生這個心要往淨土跑。第一個,相狀!我們前面講到,成佛是把本經的經文所謂的智慧相、佛陀的功德相放到心中。那麼這一段的相狀呢,單單講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相(相)。相狀在哪?當然日常生活沒有。從《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經》這種種淨土的經論,想辦法找到你相應的依報,比方說大地莊嚴、寶樹莊嚴、樓閣莊嚴,把它放在心中。功德呢?有安樂的功德、解脫的功德。你把這種功德相放在心中,再不斷熏習。不思議燻,不思議變,讓你這個內在的相變成性,成就信解,隨喜發願(性)。哦,你產生信心:這個功德我一定可以做到,而且我一定要往生。這個時候你產生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善根的體(體),產生往生的感應道交的功能(力)、感應的作用(作),最後產生往生的正因(因),再配合佛號的助緣(緣),變成極樂世界的果跟報(果、報)。它最後不離開一念心性(本末究竟等)。方法一樣,把這個所緣的相狀改成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

諸位!正常人只有唸佛是不會往生的。你說,欸,我雖然沒有了解這個經典,但是我人生吃很多痛苦,有沒有可能從人生經驗的痛苦來激發我往生的力量呢?不夠!因為你今天所嚐到的痛苦不是透過理觀,是從人生經驗。你只知道人道的痛苦。你知道諸天的痛苦嗎?你知道三昧那種四禪天的痛苦嗎?你不知道。所以,你說我透過人生經驗的痛苦,那是苦諦的一小部分。所以你厭離的娑婆不全面。你可能厭離一些給你痛苦經驗的娑婆,絕大部分的娑婆世界你是沒辦法厭離的。

諸位!什麼叫厭離娑婆?不是厭離人道,是厭離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