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集《妙法蓮華經》(4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法四十九年,前面的四十幾年幾乎都是在講因緣所生法。就是說,佛陀以前說的法都是直式的:你修五戒十善,人天果報;你修二乘,就是涅盤寂靜;你修六度,功德莊嚴。佛陀很少講橫向的修學,就是把這些法如何融通到一念心性。佛陀的說法很少講橫向,都是單一的、直式的。所以,這個橫向的理觀的融通法門,是“時乃說之”,是到最後的時候佛陀做收尾用的。所以這個地方就要我們生起難遭遇想,生起恭敬心。

子二、說無虛妄

我們看第二段,“說無虛妄”。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

講到法是希有以後,佛陀又強調,你要信奉佛陀所說的法,因為佛陀凡有所說都是真實不虛的。

其實這段是很特別的。我們看佛陀在講經的時候,當然也有勸信,但是大方向都是在後面。你看《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夠不可思議了吧?我們凡夫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往生淨土,圓證三不退!但是它的勸信也是放在後面六方諸佛。只有本經在講之前勸信、講後又勸信,本經是兩種勸信。我們很少看到佛陀還沒有說法之前就勸信的,幾乎沒有。可見得《法華經》真的是不可思議!就是說,這種從根本上要我們從因緣的修證轉成理觀的修證,這的確是很難接受的,所以佛陀必須兩番地勸信。

在講之前勸信一次,就是說,你在聽佛法之前,請你先對佛陀這個人有信心。我們一般都是聽完以後,覺得佛陀講的有道理,就依法以後再依人:哦,我相信你說的是對的!佛陀所讚歎的——我說的法是對的、你理解是對的,所以我們就好好相信。很少說,沒有說法之前就要你相信。相信誰呢?你相信佛陀,你下面才有資格聽得下去的。就是佛陀所說的話是真實的。所以我們先對佛修皈依,才能夠聽以下的法。

子三、廣開方便

我們看,佛陀就正式地來說明這個權實的關係:我們在操作事修跟理觀之間,要怎麼樣去做一個調配。我們先看“廣開方便”。看經文。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這個經文講到佛陀過去是如何廣開方便的。它講到兩件事:

第一個,三世諸佛是怎麼說法呢?是“隨宜說法”,是站在恆順眾生的角度而開出了三乘或者五乘法門。

第二個,“意趣難解”。佛陀開了三乘也好,五乘也好,其實他真實的目的,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佛陀過去雖然以無數的善巧方便,透過種種的因緣、譬喻跟言辭來演說三乘的法門,但這些法門,它真實的意涵,不是我們一般的凡夫三乘人所能理解的。那只有誰可以理解呢?“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這段經文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佛陀是怎麼“隨宜說法”;第二個,為什麼“意趣難解”。

佛陀“隨宜說法”,其實佛陀前面曾經說過。佛陀出世以後,他要先去規劃種種的法門,就是應該怎麼讓眾生進步,從一個增上的角度。他規劃的時候有三個角度:

第一個,“若人遭苦,厭老病死。”這個人由於過去生的因緣,深受身心的痛苦,而痛苦的折磨給他很大的打擊,所以佛陀施設了四諦法門,把苦諦放在前面。

第二個,“若人有福,志求勝法。”這個人過去生有點福報,也就是說他可能生命沒有那麼多痛苦,把苦諦放前面對他沒感覺。但是他“志求勝法”,他的智慧比較高,能夠直接觀察妄想無性。那麼佛陀為他講十二因緣,直接消除愛取煩惱。

第三個,若人“修種種行,求無上慧”。他能夠好樂佛陀的功德。他對苦諦沒什麼感受,對煩惱也沒什麼體會,但是他看經典的時候,看諸佛的神通變化、佛種種的六波羅蜜功德,他心生好樂。佛陀為這些人講六度法門。

也就是說,佛陀必須要讓一個初學者產生意樂,“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先讓他產生歡喜心,產生修行的動力;產生修行動力以後,他才能夠慢慢地增上。

但是,增上以後,後面要怎麼走,就沒人知道了,就“意趣難解”了。什麼叫“意趣難解”?這個地方有兩種知見上的差別。後面佛陀意思就是說,從凡夫的角度,從我們凡夫有所得心來看,佛陀設四諦十二因緣,四諦法門是讓我們成就偏空涅盤;佛陀講到六度,是讓我們成就六度的功德。凡夫是這樣想的。但是佛陀不同意這種說法。佛陀說,你們看錯了。我所有的三乘法門是讓你們成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