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集《妙法蓮華經》(1 / 8)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癸四、頌現在佛

前面講到過去佛、未來佛度化眾生的情況。基本上,佛陀度化眾生可以用一句話來做總結,就是“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所以,佛陀度化眾生是兩階段式的度化。他是先開闢很多的方便門,先讓你去拜懺,讓你去做佛像,讓你受三皈五戒等等。

這方便門是有條件的,就是你這個方便門必須是“清淨法界等流正法”。就是說,所有的方便門必須是佛陀的清淨慈悲心流露出來的。你不能夠說自己也搞一個方便門,那不可以。凡夫的顛倒妄想沒有資格創造方便門(待會會講到)。因為方便門必須對眾生的根機很深入地觀察,還要對法門很深入地瞭解,要知機、知法才可以施設方便門。這個方便門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力量能夠引導眾生進入真實相,這才有資格叫方便而不是隨便。

所以,諸佛度化眾生都是先從因緣裡面設方便門,最後會歸到一念的真如的功德。過去如此,未來如此。我們看現在佛是怎麼樣。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其數如恆沙 出現於世間

安隱眾生故 亦說如是法

知第一寂滅 以方便力故

雖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

知眾生諸行 深心之所念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及諸根利鈍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現在所出世的十方諸佛,是受到天人所尊敬供養的,東西南北,數量可以說“其數如恆沙”。他們出現世間的第一件事情,都是先“安隱眾生故”。因為眾生受到煩惱的干擾、受到業力的衝擊、受到老病死的折磨,是極度不安穩。所以,看這個意思,佛陀一開始倒不是要眾生馬上成佛,先求安穩,就是先完成短期目標。所以,為了安穩的緣故,“亦說如是法”,佛陀也是在因緣上開顯種種的方便法門。

那個方便法門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呢?它要“知第一寂滅”,佛陀必須要站在一種清淨本性的角度來開方便門,就是,所有的方便門都必須是“清淨法界等流正法”。因為,這個法如果不是從清淨心開出來,它就沒辦法回到清淨心。諸位!如果一個凡夫從妄想開出方便門,他從什麼地方來,就回到什麼地方去,那這個方便門到最後也是打妄想。所以你看,凡是佛陀的法,你修了以後,一定會讓你慢慢地寂靜,一定會讓你對外境的執著慢慢地降低,或多或少,一定會的。你如果一天到晚執著很重,你去拜個佛、去持咒、去唸佛,你對外境的執著會降低,因為它是“知第一寂滅”。

就是,這個方便門是怎麼來的很關鍵。它是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有功能能夠讓你帶往真如本性。它是站在第一寂滅的真如本性,“以方便力故”,而示現種種的三乘的法門或者五乘的法門。它們最後能夠會歸到佛乘。

所以,這個方便門是怎麼開的呢?這個就很難了。第一個,佛陀要先“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佛陀必須要透過假觀的宿命通,看到無量劫來這個眾生都做了些什麼事,他的身業、口業,他是喜歡什麼事。他是喜歡供佛的?還是喜歡打坐寂靜的?還是喜歡研究教理的?他有各式各樣身口的活動以及心中的念想,就是,他身口意的活動大部分都是在哪裡活動。

我們看,眾生的確是有這個差別。有些人很喜歡跟佛結緣,他把佛堂弄得漂漂亮亮的,這邊添個花,那邊弄個蓮花燈,初一十五還供佛。但有些人他的佛堂看著很簡單,但他喜歡學教理,他喜歡跟法結緣。這都沒關係,佛也好,法也好,都是方便門。

當然,作為一個有無量方便的佛陀,他第一個,要知道眾生過去的行為、現在的行為跟念想,還有他過去的習性(就是思想)以及他所造的業力。凡此種種造成了他不同的希望,眾生各有各的希望。有些人喜歡追求安樂道,有些人喜歡追求解脫道,有些人喜歡追求六度的功德,產生差別的個性。還有他的精進力,他經常會專注在什麼樣的事物。就是他的精進,他的身口意很喜歡在哪一個方向活動,造成了不同的諸根的利鈍,造成五乘的差別的根機。

佛陀在施設方便的時候,第一個要善知眾生差別的根機,第二個要善知無量的法門的因緣,所以才能夠用譬喻、言辭來“隨應方便說”。所以我們看得出來,佛陀度化眾生,他是這樣:“安隱眾生故。”佛陀是鎖定第一個目標,先讓你安穩下來。

當然,安隱眾生最關鍵是什麼?當然是不墮惡道。就是說,你墮三惡道是最不安穩的。你到三惡道去你能夠供佛嗎?你能夠拜懺嗎?不可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