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佛陀跟舍利弗授記為什麼這些人感到歡喜呢?又不是跟他們授記。因為他們得到無上的鼓勵。諸位!古德解釋說,阿羅漢要成佛,他的困難度比凡夫還困難。因為龍樹菩薩說,凡夫雖然有煩惱,但是他的菩提性沒有滅,他有菩提性。因為他的明瞭性還在,這個煩惱只要經過佛法的調教、淨化,他能夠轉煩惱成菩提。但是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是把菩提性給滅了。因為阿羅漢他們在修學過程當中沒有會歸到一念心性,他不知道轉識成智,所以他滅煩惱的時候,他叫做斷滅性的。所以他是怎麼樣?把煩惱滅了,把菩提性也滅了。所以,成佛的可能性最高的是菩薩,第二個是生死凡夫,第三個才是阿羅漢。
那麼連阿羅漢都可以成佛,那當然這些天龍八部這些凡夫,他更得到啟示了。因為阿羅漢你的心識被你滅到這個程度,遇到佛陀講《法華經》都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反轉!阿羅漢在方等會上叫做焦芽敗種,灰身泯智,如果從因緣上觀察,這個人已經幾乎不可能成佛了。你看目犍連尊者就是,他的心完全沒有知覺的功能。就是這個人已經是沒有知跟覺了,沒有覺照的功力了,他看到什麼都沒感覺了,偉大的佛陀都有辦法讓這個人重新啟動他的知覺。
你看淨土宗也是這樣。諸位!淨土宗的往生,你看我們每一個人修淨土真的有他的根性,菩薩種性的人往生最有可能,因為菩薩種性的人他慚愧心強。“雖作惡業,速疾能悔。”他前生有修過菩薩戒,有修過大乘佛法,他即便有罪業,他那種反轉力強。這個菩薩種性的,往生最有可能。第二個可能往生的,你們知道是誰嗎?對!是凡夫的種性。
聲聞人是往生最不可能。所以你看淨土宗,“二乘種不生”。諸位!不是阿彌陀佛不攝受。如果你讀《阿彌陀經》,讀《無量壽經》,讀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完全沒有感覺,那從往生的角度,這個對你不吉祥,就是你那個聲聞種性很強。
往生淨土最可能的,第一個排列是菩薩種性的,這種人唸佛基本上往生可能性很高,菩提心強,觀照力強,慚愧心重。第二種人是人天種性的,他煩惱重,但是他對極樂世界的功德心生好樂,這種人往生的可能性也是高。最怕的就是你讀極樂世界你完全沒有感覺。當然我們一般的種性是混合式的,但混合當中可怕的是聲聞種性的比例偏多,對有為的功德不生好樂。那怎麼辦呢?學《法華經》可以救你。就是你要把你的真如本性啟動起來,你不能老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那就是三乘的教法,那隻能當方便,當權法。所以,《法華經》的好處就是怎麼樣?它從根本上啟動你的自性功德力,然後再修方便道,修空假中三觀。
所以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四眾弟子一想,連聲聞人這種菩提性都快斷滅的人都能夠受佛陀的授記,那當然他覺得受到很大的鼓勵。心生大歡喜,踴躍無量,這表示得到很大的鼓勵。
辛二、廣修供養
我們看辛二的“廣修供養”。
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
不但是歡喜,他們會開始供養,修供養,供養佛陀。他怎麼供養法呢?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這個地方指的是誰呢?比丘、比丘尼,出家眾。當然在古德註解說,比丘、比丘尼這個三衣是很珍貴的,要隨身的,怎麼會脫掉供佛呢?因為它是表法,這表示他們脫離了聲聞的偏空之道,而把自己偏空的這種衣脫掉;供養佛陀,表示趨向於大乘的無上菩提,就是“會權入實”了。小乘的四聖諦沒有錯,他並沒有說把小乘四聖諦丟掉,而是會歸到心性。那麼這個權法跟實法一結合,那就整個進入般若道了。所以它是表法的,就“會權入實”的表法。
這個前面講到出家眾的供養,這以下講在家居士。釋提桓因,大梵天王,還有天龍八部等等,他們就以天衣跟天曼陀羅華跟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諸天在供養佛的時候,出生了兩件大事:第一個,“所散天衣,住虛空中”。他一供養佛陀的時候,這個衣服突然間住在空中。第二個,“而自迴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它不但是安住在空中,而且它自己在空中產生了旋轉;於此同時,諸天的音樂百千萬種就開始運作,甚至於從空中雨眾天華。
那麼這表法表什麼意思呢?安住虛空,表示大乘的般若道,就是萬法迴歸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