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水煮的過程,去除了豬心中的腥味與怪味,吃起來有種柔軟、香醇而又肥美的感覺。
&esp;&esp;這道豬心的調味,香辣而又清爽。
&esp;&esp;對重口味的人來說有些清淡,對輕口味的人來說卻又顯得濃烈了。
&esp;&esp;但儘管如此,這種調味,卻又是重口味與輕口味都能接受的折中美味。
&esp;&esp;拌海兔的顏色,是宛若落花前夕的櫻桃花一般、粉白的顏色。
&esp;&esp;它的做法,也是將俗稱“海兔”的“海蛞蝓”作為主料,先用開水適當焯燙,再迅速過一遍冷水,之後便開始拌制了。
&esp;&esp;這種小巧玲瓏的海鮮,是不能煮太久的。
&esp;&esp;一來,煮久了喪失鮮味,還會變得肉質發硬、偏老;二來,煮久了的話,海兔中的水分就會大量喪失,海兔會因此縮得很小,海鮮應有的鮮嫩口感,也會淡化、甚至消失。
&esp;&esp;因此,控制焯燙的時間至關重要。
&esp;&esp;焯燙的過程中,要手疾眼快,撈出的時機至關重要。
&esp;&esp;可惜的是,黎錦總是在這方面,顯得笨拙、錯過良機。
&esp;&esp;--------------------
&esp;&esp;
&esp;&esp;========================
&esp;&esp;估算海鮮類食材下水焯燙時撈起的時間這種事,對日常都會有些脫線的黎錦來說,是非常不擅長的操作。
&esp;&esp;所以,黎錦在獨自撈起焯燙的海鮮食材的時候,經常遇到撈出被煮得縮水的食材、抑或是撈出來的時候內部還未曾升溫的食材這種情況。
&esp;&esp;她對這種事情,感到相當挫敗。而且,也就因此放棄了烹飪這道菜、以及同類菜餚的念頭。
&esp;&esp;畢竟,也不是特別喜歡的菜餚嘛……也就懶得在這方面下功夫琢磨了。
&esp;&esp;當然啦,如果是別人代勞烹飪、黎錦只需要負責品嚐的話,那就還算是她很喜歡的一道菜了。
&esp;&esp;拌海兔這道菜的調味手法,與拼盤中的另一道菜拌豬心是很神似的。
&esp;&esp;這兩者,都是用油潑辣子與鹽、香菜、蔥花等調料與配料拌制的葷食冷盤。
&esp;&esp;但是,海兔這種食材,質地比較柔軟疏鬆。
&esp;&esp;相比質感緊實的豬心,海兔更加容易吸收調料的味道。這種質感的食材,在烹飪領域中會獲得俗稱“吃鹽醬”的形容。
&esp;&esp;海兔食材的這種特性,使得調味手法類似的情況下,它的味道會濃烈得多。
&esp;&esp;不過,這倒也不算是什麼缺點,只能說是海兔的一種食材特色而已。
&esp;&esp;雖然海兔不是很好調理的食材,但這道菜倒是調理得很是恰到好處,黎錦也對此打了個高分。
&esp;&esp;而黎錦特意留到最後才品嚐的一道菜,則是“蒜泥白肉”。
&esp;&esp;黎錦會選擇把這道菜留到最後,是因為這道菜無論是在葷素拼盤中、還是在本日早餐可吃的所有食品中,都是最為複雜精緻的食物。
&esp;&esp;僅僅從名字上判斷的話,“蒜泥白肉”聽起來像是一道調味很清淡的葷菜,令人聯想起諸如“汆白肉”之類的水煮菜餚。但實際上,兩者卻天差地別,僅僅從外觀就可以判斷出來。
&esp;&esp;只是描述它的做法的話,聽起來倒是一點兒也不難。
&esp;&esp;把豬五花肉煮熟,之後切片,再倒入蒜末、辣椒油、醋、醬油、香菜、蔥花等調料,一拌即成。
&esp;&esp;在肉片的火候掌握得足夠好的情況下,豬五花肉吃起來一點都不粗糙肥膩,反而會單純地使人感到鮮嫩而香醇。
&esp;&esp;就連通常情況下令人望而卻步的肥肉,在黎錦品嚐的時候,口感也是非常軟爛、有著近乎融化的質感,卻幾乎全然沒有脂肪應有的油膩感。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