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並且富有開拓精神的戲劇事業家。他那時擔任著中央戲劇學院院長的職務。金山比我年長二十歲,應該說是我的前輩了。但因為50年代初,我們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他擔任過副院長,他的夫人孫維世是劇院的總導演,我和他們夫婦有著密切的交往,我常常向他們求教,所以建立了很好的友誼。孫維世在“文革”中慘遭江青迫害,死得很悽慘,金山也一直關在秦城監獄,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殘。
金山先生一直關注著我。我回到北京後,他曾幾次要我到戲劇學院去,他正在建一座實驗劇場,他希望我恢復青年時代的熱情,繼續寫劇本。但我的工作已由劇協安排。
80年代開始,金山懷著新的藝術理想,以充沛的精力,為籌建一個新型的藝術機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而四處奔走。他找到胡耀邦同志,得到了熱情支援,批給了他三百萬元經費,建立機構並籌拍電視劇。
金山經過思考,選擇溥儀的故事來拍攝第一部電視劇《末代皇帝》,並組織戲劇學院的老師來寫作劇本。而電視劇藝術委員會這個新機構,就委託劇協抽調人員辦起來了。
很不幸,新的事業剛剛開展起來,金山先生就因突發心臟病,於1982年7月過早地逝世了。他離世後,我們就繼續努力,在文聯的系統內籌辦起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這個新的藝術團體。
金山和孫維世,是我敬重和深深懷念的兩位傑出的戲劇家。1983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編撰“戲劇卷”,我義不容辭地寫了“孫維世”這個條目,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概述,但蘊含著我心中對迫害她至死的“文革”的憤恨和對她的無盡的思念。
2011年6月12日
(原載《中國戲劇》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