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將盡全力反對它,但我對我的做 法是否能帶來什麼好處不抱絲毫幻想。總統要是讓國會明天集體自殺,他們 立馬就照辦。”
杜魯門同巴克利一樣決定支援總統,理由是高法的人數過去也有過變 更,但他沒參加辯論。由於惠勒捲入法院之爭,對鐵路工作失去興趣,把大
部分工作移交給了社魯門並任命他為小組委員會副主席,因而哈里便全身心 投入到鐵路調查的工作之中。6 月,正值法院之爭緊鑼密鼓之時,哈里在參
議院發表了其最長而且最大膽的演講:鐵路調查的初期報告。仲夏時節,他 極想避開法院之爭,並同多數人一樣希望此事根本沒有發生。憤怒的信件雪
片般紛紛寄到他身邊,由於他宣佈了他關於法院法案的立場,於是被指責為 羅斯福的幫兇。他的頭疼症繼而復發。
總統在白宮的顧問們說,倘若他能贏得這場戰鬥,他的其他計劃便可“順 利透過”。
然而 7 月 14 日一切戰略突然受挫,那天,一直為總統法院論戰打先鋒的 多數黨領袖約瑟夫?羅賓遜在國會山對面他的公寓裡突發心臟病猝然死亡。
幾天之前,職業為內科大夫的羅亞爾?科普蘭參議員還遇到羅賓遜的座位旁 邊,告誡他得悠著點兒。
對華盛頓的悶熱不堪忍受的貝絲在寫給埃塞爾?諾蘭的一封信中道出了 對丈夫體力的擔憂。“哈里筋疲力盡,感覺不好,若不休整一下恐怕真得大 病一場。”
關於最高法院的論爭被擱置一旁,等待重新任命新的多數黨領袖。呼聲 最高的是巴克利和保守派頭頭、來自密西西比州的“帕特”哈里森,後者的
職務是財政委員會主席。這是決定新政在參議院未來命運的緊要關頭,羅斯 福決心讓巴克利取勝,便寫了一封致“親愛的阿爾本”的公開信,信中他稱
巴克利為“代理”多數黨領袖。許多參議員認為這是對參議院內部事物的傲 慢干涉,於是又掀起了另一場激烈的論爭。
透過私下的民意測驗,吉姆?法利推算哈里森將以一票之多取勝。來自 白宮的壓力愈發強大——而且毫不隱諱。已經表態支援哈里森的伊利諾伊州
參議員威廉?H?迪特里希接到芝加哥老闆凱利的一個電話,許諾說他若按照 羅斯福的意思投票,將獲得任命兩名聯邦法官的權利,這一手足以使迪特里
希轉變了立場。投票前一天的 7 月 19 號,哈里接到